第九十三章 请叫我杜徵(2/2)
“还请陛下解惑。”杜荷是铁了心要当铁脑壳,不装南墙不回头了。
“数猎才遇一虎,自然必猎之;而兔麝常有,随意射之便是,自然多有不中。这有何怪?”李二面色阴沉,还是答了杜荷的话。
“陛下,现今我大唐便是这手持弓箭的猎者,突厥便是那难得一遇的熊虎,现熊虎已猎,只剩下高句丽、新罗、倭国、南诏、吐谷浑等兔麝之辈,若要猎之,断不可随意射之啊!这些许国家亦不只是兔麝,若不射杀或是圈养之,或有一二能变为新虎,譬如北方之薛延陀,不可不防。”杜荷说得是抑扬顿挫,再次下拜:“陛下,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若非如此,恐有被兔蹬伤,被鹰啄眼之患啊!”
杜荷说完,常常抒了一口气,要不是刚刚吸了一口香囊里的香气,打死他也不愿意来面对李二了。
“哦~~杜二,你还有几分见识嘛!那你说说,那些兔子要射杀,那些兔子要圈养啊?”李二又挠起了下巴。
“陛下,小子以为高句丽、吐谷浑、薛延陀当射杀之,新罗、百济、倭国、南诏当圈养之,至于吐蕃,重伤驱走便是。”根据后世记忆加上今时研究,其实这些东西杜荷已经构思很久了。
“那你说说为什么这三个要射杀啊?”
“陛下,吐谷浑位于河西之地,地处西域咽喉要塞,当雷霆一击,灭其民、控其地,以畅通我大唐西行之路;薛延陀蚕食突厥旧地,其心昭昭,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必谨慎处之;至于高句丽,前朝三征,已显其害,高句丽亦知与我大唐必有一战,但其国小民贫,水陆并进,稳扎稳打,平之不难。”杜荷说到这停了一下,见李二面带喜色,赶紧说到:“陛下,怂恿海寇掳之并不是承认海寇为我大唐良善百姓,只要不再掠我大唐之民,便不出海击之便是,若是上岸,一样当贼寇剿灭;至于掳掠高句丽之事,便是它编练水师又有何惧?其兵之力有数,若兴水师,则其步卒必减,灭高句丽者,终以陆战为上。”说完在一瞟,完了,李二又变成黑锅脸了。
“杜二,你是当真不想要脑袋了不成?”李二轻拍了一下桌子。
“陛下,小子不敢,擅改国策本是死罪,陛下免了小子责罚已是天大的恩情了,只是。。。只是小子若是知之不言,那便是愧对陛下,愧对阿耶教诲。”杜荷赶紧编。
“行了!抬起头来,让我看看我大唐的麒麟儿。”李二突然笑了起来“小子倒是好胆,想不到杜公一去,你这小子倒是开了窍,能有如此见识。赏你了!”指了指桌上缺角的镇纸。
“谢陛下赏赐,这些不过是在弘文馆学习时,听闻诸位夫子教导学来的。”杜荷松了口气,总算是镇住李二了。
“行了,都是在弘文馆学习,为何他人就没你这番见识啊!”李二又笑了笑:“可是小子,你要记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策可议,不可轻动,只此一次,永不为例!现在冬天已过,你那《绞羊毛》策准备的怎么样了?即然是你首倡,就多看着点。”。
“是,陛下,那小子告退了,这就去少府看看,今年冬天必然织出上好的羊绒来。”目的达到,杜荷领着缺角的镇纸告退。
看着杜荷出门后,李二的脸上渐渐变得严肃,“哼!”一声鼻音。
“谢贵!去追上宝丰,就说杜构伤好之后,加上三十。。加上十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