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远方的消息(2/2)
满心欢喜的抱起一个井水镇过的寒瓜,啪一刀切开,‘嗯?怎么是这个样子的?’,一个瓜也就两斤多点,就中间拳头大一块是红的,边上厚厚一层白瓤。得!见红就好。杜荷咬了一口,是西瓜的味,边上的白瓤汁水也还多,就是没味,吃完了瓜,小心的收好了种子,‘拿回杜陵去种着,有生之年一定要吃上大西瓜!’
“小郎君,大郎君的书札回来了。”吃完了瓜,杜荷正在看书,一向还算稳重的管家杜牧跑了进来。
“大兄来书札了?快,给我。”杜荷对自己大哥也甚是想念啊!接过杜牧手上的一个小包裹,硬梆梆的,解开麻布,里面还有油纸;再打开油纸,里面两块木板,用细麻绳捆得结结实实,杜荷解了两下,没耐性,正准备找剪刀,还是杜牧接过木板,没几下就把绳子解开了,递给杜荷,里面有三个纸封。两封给他的,一封老妈的。
杜荷迫不及待的拿起那一封给自己的书札直接拆开:
二郎如晤:
登州偏鄙,初至公务繁多,今方放书随团以发,兄之过矣。
先考故已,为兄远待,不能顾弟之学业,念弟之成长,兄愧弟多矣。幸得弟进弘文馆阁,大雅之堂,良师益友多在左右,兄心稍安。
阿母体弱,兄不能尽孝于眼前,每念及此,痛不欲生,幸得弟已有佳人之姿,得念弟之功劳,兄愧弟多矣。
先考故去,家门势弱,兄在远方,多恐堕家门威风以至先考不能心安;弟于长安往来显达,多小心翼翼,此本兄之责也,竟让弟担家门之重任,兄愧弟多矣。
登州之地远,风俗迥异于长安,幸得兄亦非矫弱之人,大丈夫自当挺立于世,报国之重恩,弟勿为挂念,待国事稳妥,腊月即返。
兄于登州观海,时念悫(que)公,愿乘长风破浪万里,兄与弟共勉。
大哥还是那个大哥啊!一句困难都不说,尽想着家里的事。杜荷读着大哥的信,抹了抹眼角。平复一下心情,赶紧拿起给杜妈的信给母亲送过去,安慰好哭的泪眼巴沙的母亲,杜荷才想起还有一封信没看,又回到书房打开还没看的信。
二郎如晤:
兄有一事望弟协助,兄于登州多仰赖折冲都尉张昌荣相助,幸得知其为右卫将军长平郡开国公亮之族亲也,望弟闲暇携礼登府,以谢张公之恩,此本应兄之事也,此便烦劳二郎。
另有日本使臣凡八十人浮海而至,已往长安面呈圣人,侍卫家人随团出发,想必使团亦不日而至,吾与其使药师惠日交之,海外风俗奇特,弟或可交之以增长见闻,助于课业。
这封信是说事情的,张亮的亲戚定是帮了大哥大忙,不然也不会特别说这事,我得准备好去张家拜见一二。遣唐使来了?有意思。杜荷摸了摸下巴,陷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