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杜二传奇 > 第四章 于心安处是吾家

第四章 于心安处是吾家(2/2)

目录
好书推荐: 禅修聊天群 实力派演员 赛亚人里的加点升级 灵弑九苍 蝴蝶女妖 山村小医农 一生一世笑皇图 相遇平行时空的你 星兽无双 忍者之木佐

待到明德门祭祀完城隍爷,早有仆役们备好马匹马车等交通工具,众人骑马的骑马、乘车的乘车,一路向长安城以南的杜陵而去。

一路上杜荷恍恍惚惚,浑浑噩噩,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看着手中杜如晦的灵位,竟是百般滋味不能言表,整个人只得被前拉后驱的前行着。

墓穴里已经放上几个陶俑陶马陶罐陶屋子,几个罐子里面分别装上了麦、粟、酒等五谷之物。看着杜如晦的棺椁缓缓放入墓穴。一路上都面带刚毅的杜构突然用带有哭腔的声音嚎到“阿耶,到家了,魂兮归来,魂兮归来!”嚎完更是涕泪如雨下。大哥的深情呼唤深深感染着杜荷,杜荷亦是悲从中来,缅怀着杜如晦这位开创京兆杜氏大唐三百年荣耀的老祖。

“喔喔喔~~~”天蒙蒙亮,公鸡的打鸣儿声便响了起来,少顷,“啪”一声杜荷拉开了房门,脸上略带倦意,却也打起了精神,去洗漱。

这是杜家在杜陵的老宅,一个三进的庄子,梁柱上的朱漆斑驳,屋檐下方的石板上整齐排列着一排水滴的石臼,院中三颗柿子树已经高高越过屋顶成参天之姿,这无不显示着这是一个有些历史的老院子,尽管上了年头但瓦片齐整,石板缝隙中找不到一颗小草,老旧并不代表着破败。

此时距离杜如晦入葬已经一旬有余,除了李三、杜妈的贴身婢女等寥寥几人,包括七娘子在内的其他仆人婢女全部留在了长安杜府,这庄子便是母子三人一起动手打扫收拾的。

朝食,凉拌的冬葵依然放多了醋,只奇怪杜荷这段时间却总感觉浑浑噩噩,每日做事看似认真,却总是心不在焉,阿耶入葬前就说找李三好好聊聊,到现在都还没去。

用罢朝食,照例兄弟二人去杜如晦的墓地探视了一番,然后杜构带着杜荷来到耳房,取了两把锄头,杜荷总算回了神,拿锄头干嘛?下地干活?这辈子官二代就不说了,上辈子是农家子也没正经的下地干过活啊!得,还是先跟着大哥走吧!

出门往外,不时有庄户叫着“大郎君、二郎君安好”和二人打着招呼,杜构也一一回到。不到一刻,杜荷就发现了目的地,无他,周围的地都已翻耕完了,就这还有约莫五分地还没翻,地里已有小草冒出了头。

来到地头,杜构放下手中的水壶,下了地“二郎,我们杜家是耕读传家,读书不能忘本,还需知小民之疾苦、耕种之艰辛,快来,来年全家的口粮就得靠我们两兄弟了。”说完杜构走到田地一边,挥起了锄头。

“哎,知道了。”杜荷回了大哥得话,也下到田地里,在另一头挥起了锄头,没挥两下,便觉得腰酸背痛,两手发软。

“二郎,感觉如何?”杜构在一边看着杜荷动作已经变形了,提起锄头走了过来,“你这样动作太僵了,放松一点,锄头别握太紧。。。。。。”看着大哥一边似模似样的翻地,一边给他说着要领,杜荷时时点头表示领会了‘羞愧难当,羞愧难当啊!我堂堂农家子弟竟然被一个大唐顶级官二代教怎么用锄头’在一片‘和谐’氛围中,杜构结束了教学,完了从怀里掏出两跟布条,拉过杜荷的手给他缠上“你没做过这活儿,不缠上这个,手上会打起泡的。”

这时旁边田地里响起一个清脆的女娃声音“大父,阿耶什么时候回来啊?”却见一个虽然穿着明显不怎么合身的麻布袄却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女娃蹲在地垄上对着正在地里劳作的爷爷问到。“快了,快了,前些日子李将军已经回来了,你阿耶也快到家了。”那头发花白得农人抬起身,杵着锄头对地垄上的孙女回到,说完话又埋下了腰。

杜荷不禁听得有些出神,低头看看手上细致缠着的布条,看看脚下的黄土地,远方的山峦层层叠叠。杜荷嘴角一翘,握起手中的锄头,用力敲向土地。

为何忧愁?为何烦恼?何需忧愁,何需烦恼,于心安处是吾家。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