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 060改变历史

060改变历史(2/2)

目录
好书推荐: 超神学院之羽临诸天 娇妻太撩人:穆少,手到擒来! 快穿:男主大人求放过 不明实人 穿越之女捕快 武之极踏天途 总裁爹地超给力 踏月乘风之化作风吹月亮 快穿之惑乱江山 穿越星际之美食征服世界

这个何进,也不知道该说是妇人之仁,还是他不敢担上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把诛杀宦官的大好机会轻轻放过。

他也不想想,东汉历代外戚,哪个不是被宦官给拿下的。

袁绍一心要诛杀宦官,固然是要给自己扬名,同时也的的确确是为何进考虑。

何进此时,没有表现出一点政治家的决断和担当。如果此时,何进听袁绍的,把送上门的宦官统统砍了,就不会在后来被宦官所诛杀。

只要何进不死,董卓就是进了京师,又能如何。一道圣旨就能把他拿下。

就算董卓要反抗,他手下的士兵会听从么。只看种邵一个人,拿着圣旨,就能喝退董卓的士兵,就知道根本不可能。

就算董卓能鼓动手下的士卒反抗,只要何进在,洛阳城中的兵马就不可能投靠董卓。董卓最多不过五千人马,耗也把他耗死了。

换句话说,只要在此时动手,把宦官们都砍了,这大汉天下就算得救了。再怎么差,最多也就是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局面,要知道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虽然藩镇割据,但是毕竟还勉勉强强算是过得去。其实汉朝此时的态势,比残唐五代那时候可强多了。如果汉朝能出一两个中兴之主,三兴汉室,也未可知。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刘备抬起头望向天空,我不能为一己之私,而让天下陷入四百年的战乱之中,让汉民族面临断绝的危险。

于是,刘备对袁绍说道:“本初公,诛杀宦竖,就在此时,公为何还不动手。”

袁绍闻言,叹道:“大将军不许,为之奈何。”

刘备便道:“如今天下皆知,本初公谋诛宦竖,若不成行,本初公,宁不惧乎?”

这句话说到袁绍心里头去了,如果宦官们不死,将来缓过劲来,第一个死的就是他袁绍。

不过袁绍这人气度非常,脸色丝毫不变,只是问道:“君侯,可有良策?”语气甚至有些漫不经心的感觉。

刘备此时图穷匕见,对袁绍说道:“本初公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我诈称大将军有命诛杀宦官。”刘备接着劝说袁绍:“大将军之所以不杀宦官,无非是当初受过宦官的恩德。不愿意背负一个忘恩负义之名。你我如今私下里诛杀宦官。则大将军不用背忘恩负义之讥。而又能为天下除此大害。何乐而不为。”

这个命令只能是袁绍下,因为,他有当机决断之权。更因为,他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袁绍。

袁家的历史,要从袁绍爷爷的爷爷袁安说起。

袁安在汉章帝时为司徒,明章之治也算有他一份功劳。儿子袁敞是司空;孙子袁汤是太尉,袁汤的三儿子袁逢是司空,四儿子袁隗是太尉。连续四代人共有五人,做到“三公”的位子,所以叫做“四世三公”,而不是四代人只出了三个公。“三公”在东汉末年是指太尉、司徒、司空,是非常显赫的大官,仅仅在大将军之下。

除了弘农杨氏,天下无人可比。

袁汤还有个大儿子袁成,因为去世的比较早,没有子嗣。而袁逢一脉香火比较旺盛,既有大老婆生的袁术,也有小老婆生的袁绍。大老婆生的称为嫡子,小老婆生的称为庶子。袁逢便将庶子袁绍过继给大哥袁成继承香火,免得大哥绝后。

传到袁绍这一辈人,汝南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瞒着何进诛杀宦官的这个命令,如果是袁绍下的,那肯定是天下赞誉。如果刘备来下,只怕最后会被当做替罪羔羊。

目录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