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虑多情损梵行,宁负苍天不负卿。(2/2)
我可以想像出佛子的无奈,居于上,而不能强其地,富其民。佛子并没有就此颓废,他拿起经文,拾起文字。将整个心都赋在了诗上。
佛子的诗,深邃而朴实。整个藏地,都在流传佛子的诗。无数被压迫,被欺凌的广大农奴如逢甘零。他们口口传诵,或手抄,或木刻。引为至宝,尽相争传。
那些人不安了,从拉藏汗到藏王策巴。他们害怕了,害怕活佛在信众中愈来愈盛的影响力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他们深感恐惧,仿佛他们了他们将来的未日,他们要想法除掉活佛,除掉这位在藏地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叛逆。
他们奏请康熙帝,言活佛不守清规。说活佛的诗尽是妄言朝廷之事。康熙为了统治藏地岂能容佛子如此行事。于是活佛被令押解北京,处以极刑。
面对死亡,佛子并没有感到多么害怕。他不舍的只是无数藏地子民,他虽然是傀儡,但是也用身为领袖的影响力维护了许多子民的安危,他这一去,必定不返。整个藏地子民一定会陷入拉藏和策巴还有满清恐怖高压的极端统治中。
佛子悲泣,若这世上的王不能让他们的子民快乐安逸,那这傀儡的王不做也罢。好吧,就遂了拉藏那些人的心愿吧。
此去北地,定将不返。索性就直入灵山,直问我佛。若佛不能普度众生,那这教立来何用。
所以佛子慷慨北上,走在青海湖边。他心中所牵挂的仍是他的子民,还有旧时乡间所爱。所以他才一问如来,二问爱人。留下了至今仍被世人传诵的经典道歌:“曾虑多情损梵行,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不负如来不负卿。随着诗句的默念,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位佛子身立青海湖畔,前有波澜的青海湖,后站如狼似虎的清兵。佛子心中淡然,了无所牵。他最后深情的看了一眼这无限牵挂的雄浑藏地,向前一步直入湖底,直达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