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编辑手札 > 古今社会生活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

古今社会生活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2/2)

目录
好书推荐: 《京城传》 白领 龙霸环宇 创世神缘 棋神 江湖少年传奇 传奇之浴血重生 只嫁状元郎 牧狼人 魔舞冰神

封建制是协调了需求和实力的一种制度。它满足了强者对于权势和统治的渴望,也让弱者得到保护,得以生存。它也是一种等级森严的制度。人们认为,神创造了贵族和平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阶层,每个人的地位都是与生俱来,并且将永远存在下去。人们甚至相信,贵族的血和平民的血在构成上有很大的区别。

中世纪的教会拥有大量的地产,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处于封建体制内。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教会名下的土地占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左右。主教和大修道院的院长就这样进入了封建社会的等级世界里,履行自己的义务,也行使自己的权利。

作为极端的例子,有些神职人员甚至履行了他们作为侍从而应尽的军事义务。公元1356年,三位法国的主教在参加了在普瓦捷与英格兰军队之间的战斗战,有一位大主教战死在阿根科特。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卡奥尔[Cahors]地区的主教都享有一项特权:在主持弥撒时,他可以把自己的头盔、佩剑和胸甲放在祭坛上。

在封建制度刚刚出现的时候,它的一个作用是处于弱势的国君将权力分配给处在强势的侍从,让后者代行管理和国防的职责。这个制度衍生出了大量的地方统治者,他们大多粗野而喜好惹是生非。它所体现的下级向上级效忠的模式并不可靠,而当时屡屡发生的背信弃义的行为使之更加脆弱。当时的司法体制有很大的随意性,整个社会的经济体制则更是很难当得起“繁荣”二字。封建制存在的理由本来应该是土地和军事义务之间的交换关系,但是到了公元14世纪的时候,封建制军队已经成了过时的古董,新兴的雇佣军取代了原来的乌合之众。而随着货币的大量流通,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的兴起,传统的基于土地的封建制经济形式的地位也被削弱了很多。在中世纪后期,贵族们越来越无力支付高昂的开销,不得不变卖土地,关闭自己领地上的作坊(因为城镇里大量的作坊使得这些乡间的作坊不具有竞争力),甚至让农奴赎买自由。在英格兰,获得自由的农奴们以租赁的方式获得可以耕作的土地,或者干脆为领主工作以获得报酬。领主要和为他工作的人签订合同。双方将协商好的条款写在一张纸上,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其一。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伪造文书,分开这两份文书的时候不是沿直线裁开,而是沿着一条锯齿线——就像是被咬开的一样。“合同[indenture]”这个词也就是这样产生的。

正如历史学家J.J.巴格莱[J.J.Bagley]所指出的,公元14世纪“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的终结,强大的君主国、民族国家和民族战争开始崭露头角,并且最终在16世纪大行其道。很多14世纪的‘中世纪精神’已经是人们刻意为之的了:人们已经开始对它感到好奇,更多的将它看作一件古董,而很少有认为它还是行之有效的。很明显,它已经不可能作为现实世界里的一种生活方式了。”最初的封建制是一种交易:以义务和忠诚换取安全和稳定。但是这个交易并没能一直保持下去。最后,一方仍然能够效忠,另一方却已无力提供保护了。

贵族——或者称为绅士——这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定义,而他们生活方式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在威尼斯乃至整个意大利,所谓的贵族往往就是一位富裕的商人或者银行家。在不少意大利的城邦里,这些贵族们都居住在高大的要塞里,周围有城墙保护。在公元13世纪中叶的佛罗伦萨,这样的高塔多达275座,高度甚至超过200英尺。不过意大利的情况是一个特例,在大多数地方,贵族往往是封建制的战士或是战士的后裔,他们的居所也不在城镇里,而是乡间的城堡。

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社会阶层的起起落落。偶尔,会有一些小人物,由于他们的精明、勇敢,或是仅仅因为国君的恩赐,而平步青云: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会被册封为骑士,富裕的商人可以通过购买地产和联姻的方法跻身贵族之列。而另一方面,不少德国的骑士穷困潦倒,沦为农民,或是干脆以抢劫为生。在13世纪的锡耶纳[Siena],人们甚至在沿街乞讨的人群中发现了几位贵族。不过总体说来,中世纪社会的各阶层之间泾渭分明,并且人们普遍相信,这种差别来自上帝的意旨,而且将永远存在下去。15世纪的朱莉亚纳·伯纳斯夫人[LadyJanaBerners]就曾经记录下了当时的人们对于阶层差异的普遍看法:塞特[S和亚伯[Ab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也是最早的贵族;而该隐[Cain]则是个下贱的家伙,也是后世一切贱民的始祖。至于基督,按照伯纳斯夫人的看法,从他的母系来看,是个绅士。

在中世纪社会里,贵族和贵妇组成了一种类似于俱乐部的团体,这个团体以着装和谈吐作为其成员的标志。他们对于自己所属的阶层的忠诚有时甚至超出他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在法国,直到17世纪,这种事情仍然时有发生。

贵族们在国君面前担当仆役的角色,要照管国君的猎犬,负责国君的服装。在盛大的宴会上,某位贵族要把国君的银质酒杯亲手递给国君,这只酒杯往往就被国君赏赐给这位贵族。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这种谦恭不是没有回报的:他们以此为理由,要求自己的下属向自己表现出更大的恭敬和顺从。

贵族的生活并不安稳,而且往往过得颇为辛苦。由于当时新生儿的死亡率极高,贵族女子不得不在刚刚成年的时候就结婚,并且要生养相当于今天三倍数目的子女。年仅12岁的孩子就要结婚生子,生下的后代素质如何也就是可以想见的了。被污染的饮水、不洁的食品、潮湿的石室(这往往是风湿和肺炎的诱因)、伤口的感染、各种流行病(伤寒、痢疾、天花、流感和黑死病)对本来就很脆弱的生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贵族们还大量饮酒和吃肉,在冬季经常不能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结果是正如阿尔多斯·赫胥黎[AldousHuxley](英国小说家——译注)所说,他们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自以为得到神示,或是以为被恶魔附体。

贵族的生活以家庭为单位,个人必须服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大家族之间经常爆发私人性质的战争,那些比较小的家族在争斗时往往会把同族的人都集中起来。年轻的贵族夫妇一般都是和新郎的父母,还有一大帮的亲戚住在一起,家族的族长则是他们当然的领导人。当时的婚姻体现的是两个贵族家族的联合,至于个人的喜好,在婚姻里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联姻的背后是产业的联合,因为女继承人的地位就是来自她所继承的采邑。当一个女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两位贪婪的父亲就已经完成了许配的工作,而当她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之后,往往也就顺从了父辈的安排。

两个家族联姻的象征是新郎将戒指递给新娘。当时的观礼者们往往在见到这一幕的时候要互相敲打一下,以加深自己的记忆:因为当时几乎没有官方的记录,他们以后很可能会被要求作证,证实这一婚姻关系确实存在。两位新人站在一个特制的帷幕下,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孩子的话,新婚夫妇就在这个帷幕下面抱一抱这个孩子——他从此就被视同为这场婚姻的婚生子。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分吃一块面包,合饮一小口葡萄酒。偶尔,新娘还会拿出纺纱杆,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艺。在场的朋友们大喊“多啊!多啊!”,并且把事先准备好的种子洒向新婚夫妇——种子的含义就是“多产”,后来逐渐改成了用米和五彩的纸屑。接下来还有舞会,还要让教区的牧师用圣水和熏香为新人祝福。最后,大家散去,新人入洞房。

新婚夫妇居住的环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一团糟糕,估计会让不少人觉得难以置信。几乎没有哪家贵族有超过两个的房间,而就是仅有的几个房间还都住满了家庭成员和家族的侍从。历史上的英国国王甚至留下了在他的床上召开御前会议的记录,而当时王后就坐在床上看着——因为她无处可去。用餐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大厅里。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晚上睡在楼梯底下,吃饭的时候排成一列,和狗争东西吃。贵族的孩子们晚上和父母一起睡,或者就和佣人们一起睡在大厅里。“**”这个词可以算是近代的一个伟大发明。

贵族家庭的主妇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因为她对于她继承的土地拥有封建制的主权,所以她可以统治一块土地或是管理一座修道院。当她的丈夫外出的时候,她就是城堡的女主人,要应付可能的外敌入侵,甚至还要和人们一起外出打猎。她的工作繁重而细致,因为很多东西必须很早就预备好——当时的商业还没有能够处理“应急采购”。但是从法律上看,她的地位低于她的丈夫,其实是置于她丈夫的监管之下。他被容许——其实毋宁说是被鼓励——打自己的妻子,目的是“为她好”。作丈夫的常常会供养一个或多个小妾,并且会把他在外面的私生子带到自己的城堡里来接受教育。而做妻子的,按照当时的惯例,对于打骂城堡的下人也是毫不留情——可以这么说,当时的贵妇大部分都是泼妇。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做妻子的会爱自己的丈夫,而丈夫也爱妻子。

目录
新书推荐: 世界之主,从道童开始 肝成武圣! 深渊入侵:文明守望者 从炼器开始在斗破修仙 长生从先天蕴骨功开始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狗头人的巫师日志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鲸落封神 爱徒云韵被逼婚?我杀神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