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精神的宗教溯源(2/2)
19世纪中叶,罗马教皇正式指派教会在耶路撒冷的代表,被称为“拉丁长老”(LatinPatriar,实际上相当于大主教的级别。于是这座教堂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教派,而早些年的意大利修士是圣芳济修会的信徒。
我们知道,在俄国、东欧、希腊、意大利北部,奉行的宗教是东正教。以正统自居的东正教会历来有一项传统,授予荣誉给那些
完成宗教使命的个人。在独立自治性强的教区,这样的奖项花样尤其得多。耶路撒冷教区以外,还有莫斯科、华沙大公国、西奈山教
区等等,始终保持着这种仪式和传统。耶路撒冷地区的教会则宣称,他们的条例确认的时间比罗马教厅所颁布的任何一道命令都要早
,那些条例中规定了可以授予骑士的种种专门的命名与称呼。
与西方君权至高无上的想法所不同,东方国家往往是由国家元首授予武士称号,再由宗教领袖颁赐荣誉。(我们这里说的东方是
指欧洲东部以及巴勒斯坦地区。Eastern而不是Oriental,后者指的就是亚洲了。)俄国沙皇都要由东正教的大主教举行正式的加冕礼
,当然与英国坎特布里(Canterbury,大家可能听说过西敏寺,那是举行皇家仪式的地方,但坎特布里是英国国教大教堂的所在地)
的习俗不一样,英国的主教只是个仪式上的道具而已,完成的只是王室指派的工作。而俄国的大主教曾经有过拒绝为沙皇加冕的例子。享有宗教自治权的教会享有颁布荣誉的权力也是源于教义中的说法:不能向世俗的权力机构低头。
关于宗教自治权历来有许多说法。最早要求这种权力的是西奈山上的圣凯瑟琳修道院,除此以外的争论很多。比方说,米国的东
正教会认为他们是自成一家的,但传统的说法是他们还是应该归莫斯科的大主教管束,因为米国的东正教堂是东欧的移民兴建的。米
兰的主教也只能在基辅大主教的许可下,才能向有功的骑士颁布荣誉。一般来说,一个主教如果要给教会以外的人授予荣誉的话,那
么他就必须是教长或者相当于教长的身份。
扯了很远了,似乎跟骑士没什么关系。最后再提一点,东正教的教义规定,划分教区要根据国家的界限和民族的区域。这造成了
现在地区冲突的不安定因素,俄国、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国,由于民族的单一性,全国就是统一的一块。但东欧就乱糟糟了,民族关
系错综复杂。每个小教区都有主教,虽然自己也是罗马教厅眼中的异端,但教宗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罗马的大主教而已。
东正教的国家从来有颁布荣誉的传统,举例子来说,像13世纪开始的俄国或者波兰、埃塞俄比亚。每个骑士都能从教会的手中获
得或大或小的一份封邑,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比方说某场大的战役或是某个有名望的骑士的忌日,教堂都会举行安魂弥撒。
15世纪末期,有些东正教徒移居到意大利的南部地区,与当地的武装组织发生冲突。阿族爱国者组成了骑兵团,带头老大叫乔治
·卡斯乔塔(George·Castra),自称斯坎德贝格(Scanderbeg)。来自什么典故我不知道,详见蒙田先生东游西逛的纪录。本
人对阿族从来没好印象,这些武装的不法之徒自然不能被理解成真正的骑士,他们与穆斯林的争斗也不能与几个世纪以前十字军的业
绩相提并论。
其中有一个自称拜占庭王室继承人的家伙(1071年的曼兹喀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就剩下了一个君士坦丁堡),表面上表示支持斯
坎德贝格的帮会。后来被发现是受到君士坦丁堡的圣乔治大主教的委派。而这位主教,遵照的则是世代遗传下的一道敕令,要与异教
徒作战。这道敕令与传统一起延续了下去,从法尼斯到帕尔马,后来又到了那不勒斯、西西里,直到今天,意大利的一些省份,如西
西里、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和巴斯利加塔等地,阿尔巴尼亚族和希腊人的后裔,上教堂时遵循的礼仪还是东正教式样的。
在罗马的天主教徒眼中,骑士制度从来是君主政治的一部分,正统的宗教从未参加过凡俗的争斗。教会所雇佣的骑士只是自愿的
献身者,作为独立团体的观念从来没有被东方人所接受(特别是在很短命的耶路撒冷王国)。实际上,要否认忽视骑士对宗教所做出
的贡献和功绩,那就是在否认欧洲的部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