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三大派系(1/2)
……
大楚帝国现任皇帝武贤,年逾四十,只有一女香香公主,帝位后继无人,由此,大楚众多皇族虎视眈眈,遐想非非,不少皇族勾结朝中大臣,结党营私,自成派系,颇有图谋大事之心。
去年,义忠亲王老千岁事发,被忠顺亲王一系弹压,义忠亲王授首,其一系势力大减,幸存下来的余众,一个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京都权贵一片恐慌。
为了安抚朝臣,在首辅宇文光的建议下,武贤皇帝终于决定立储,以抚人心。
由于武贤皇帝没有子嗣,他只好从几名侄子中选择一名侄子立为太子,在四五名侄子中,他选择了他皇弟宝亲王之子武康。
武康今年刚刚十三岁,年纪是几名侄子中算比较小的,他父亲宝亲王是武贤皇帝同母胞弟,与武贤皇帝感情深厚。宝亲王热衷于西洋文化,对权势毫无兴趣,在朝廷各派系中属于边缘化的洋务派、勉强算得上义忠亲王余众。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武康胜利得选,成为了武贤皇帝的继承人。武康当选太子,一方面安抚了义忠亲王余众,节制了忠顺亲王一系,另一方面,武贤皇帝后继有人,也稳固了朝政,可谓一举多得。此举算得上是武贤皇帝一直以来,不多的贤明之举了。
不过,由于武康并非皇子,年纪幼小,初登大位,过于仓促,连宫廷礼仪等都不甚熟识,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子要读书,于是,太子侍读也随之而来,太子侍读一职成为了朝廷权贵为其子侄后辈力争之位。
贾府原为义忠亲王一系余众,宝玉年仅十四,一表人才,有文有武,甚是符合太子侍读一职要求。贾政等人虽然不善权谋,但却也不傻,太子侍读一职虽然品级不高,但贵在接近太子,为太子近臣,更可能成为太子心腹。而一旦成为太子心腹,太子登临九五之尊后,成为朝廷新贵,平步青云,还不指rì可待吗?
宝玉在兰亭以文会友,力压葵姬小姐,折服对中女神百花仙子,声名大振,在京都一众才子之间,隐隐有鬼才之称。
在此紧要关头,贾政听闻宝玉兰亭之事,他对于宝玉当选太子侍读,心中更镇定了几分。
不久前,贾政联络了他的小舅子九省统制王子腾,北静王等朝中权贵,将宝玉连带着义忠亲王余众其他几名太子侍读备选人员,联名推荐了上去。
武贤皇帝初立太子,对于太子一事,相当重视,他浏览朝中一众大臣联名举荐的太子侍读人选之时,见到素有贤名的北静王力荐一人,奏折中对于那人赞美无比,颇为称奇。又见九省统制王子腾,也力荐那人,赞不绝口,心中好奇更甚。
武贤皇帝就近问他的内阁,对于北静王、王子腾等力荐之人的看法。
内阁首辅宇文光一听北静王力荐之人为宝玉,顿时点头如捣米,哪里会说宝玉的坏话。他与宝玉见过面,将宝玉惊为天人,虽然他儿子宇文涛在宝玉手下落败,但他依然想与宝玉弄好关系……出于各方面的算计,首辅宇文光在武贤皇帝面前也一力举荐了宝玉。
内阁中其他阁老,对于宝玉也颇有闻名,见宝玉是北静王、王子腾力荐,与宝玉有过节的首辅宇文光都推荐宝玉,宝玉担任太子侍读之事几乎十有仈jiǔ可成,他们哪里还愿意说宝玉坏话,一个个点头如小鸡啄米。
就这样,宝玉在众大臣各怀鬼胎中,成为了太子侍读之一。
宝玉向贾珍打听太子之事,对于朝中派系也有了初步了解。
现在朝中主要分为三大派系:忠顺亲王一系,首辅一系,义忠亲王余众。
这三大派系中,其中忠顺亲王一系,自义忠亲王老千岁出事后,势力大增,稳居三大派系之首;
首辅一系,原本在义忠亲王出事前,与忠顺亲王老千岁走得很近,甚至义忠亲王一系都误以为其为忠顺亲王一系,哪知,在义忠亲王出事后,首辅一系与忠顺亲王立马分道扬镳,自成一系,竟是彻彻底底的保皇派。
义忠亲王余众,即义忠亲王出事后,遗留下来的一众权贵以北静王为首,武贤皇帝即首辅等人,为了节制忠顺亲王一系,没有过分追究他们的责任。
这三大派系之间互相节制,互相斗争,但总体来说,在朝廷中还是颇为平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