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萝莉(下)(2/2)
桌子似乎是由橡木或胡桃木制成。精心打磨过的桌面上能清晰看到木材纹理。桌面的各棱角都有金丝镶边,桌腿则被雕刻成四个抱着水瓶,以薄布缠身,统一露出左肩,面朝不同方向的女性。
与华丽的桌子相比,那张配套的椅子在任海济看来朴素多了。当然只是相对而言。
座椅是传统的靠背椅。椅背似乎是由天鹅绒充填成的点缀有金色斑点的红色软靠背。整张椅子即没有夸张的浮雕,也没有被漆成尼禄最喜欢的火红色。但是……那近150cm的椅背是什么意思?以你的身材需要这么高大的椅子吗?就好比现在坐在椅子上的屋大维娅,如果不将视线顺着椅背向下移动都发现不了这个小萝莉。
不行……不行……尼禄的品味果然不是我等凡人能够理解的。
认真你就输了。
任海济摇摇头。将视线转向书房另一侧。
在桌椅的对面是成排的书架。书架内放满了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书籍。走上前仔细打量,任海济惊讶的发现,虽然书籍外观几乎一模一样,但每一本书的书脊上却清晰的表明了书的名字。
如果从里面找到一本漫画那就是神作了。
“那个……屋大维娅。我能翻阅一下这些书吗?”
“当然。大哥哥。”屋大维娅头也不抬的回答道。
得到主人的允许,任海济开始仔细的阅读起那些印在书脊上的名字。
《农业论》、《医学大全》、《三灵学说》、《天文集》、《地理学》、《自然史》、《沉思录》、《忏悔录》、《三位一体论》、《法学阶梯》、《建筑力学概论》、《魔力与魔法》、《剑术基础概论》等等。一连串书名看得任海济眼都花了。
其中很多书并非一本,而是分成了数卷,乃至十数、数十卷。
任海济一边扫过书架上的那些书,一边想:如果这些书尼禄都读过,那她的确有骄傲的资格。她甚至不需要去精通,只要大致记得这些书中的内容,就有资格去嘲笑那些无知的人。
不过这些书都不是任海济想看的书。虽然他对其中的《魔力与魔法》这本书很感兴趣。说不定其中有他回家的方法。不过任海济现在更想知道的是关于“汉帝国”的事。
最终放置在书架顶端,一排黑色书皮的书籍进入了任海济的视线。
黑色书籍每一本都有15cm厚。书皮可能是由硬板纸或者什么坚硬的物体制成。反正任海济是看不出来。它们就像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样分成数十卷,几乎填满了书架最顶层。
这些书对尼禄来说如果不是无聊,就是非常重要。否则她是不会将它们放在不易伸手取到的书架最上层。
黑色书本的书脊上以金色字样写着《东方求闻史记》。
看到这个书名真是让任海济吐槽不能。
伸手取下《东方求闻史记》第一卷,任海济同时心中打定主意:如果这本书的作者是稗田阿求,他就第一时间把这本书扔到窗外去。
翻开书页,确认了名字后任海济在松口气的同时也有些微微的失望。如果作者真的是稗田阿求说不定会有更有趣的事发生。
《东方求闻史记》的作者是马可波罗。至于这个马可波罗是不是任海济在历史书上学的那个马可波罗就不得而知了。
《东方求闻史记》总共二十六卷。任海济手中的第一卷同时也附有整套书的目录。从目录上来判断。整套书的前八卷都是作者到达“汉帝国”势力范围前路上经过的那些帝国的所见所闻。后十八卷记载的全是有关“汉帝国”的内容。
翻过目录,接着出现在任海济眼中的是一张绘有前进路线的地图。与自己的记忆做对比后,任海济认为那张地图绘制的是意大利北部。看来作者是从意大利南部出发,应该是每经过一个陌生区域便绘制一张大致地图。
还颇有些《文明》游戏中探路的风格。不过如果真的每个区域都有一张地图的话,那这本书的确价值连城。
重新返回前一页目录。任海济一行行看了下去。
作者似乎是从意大利南部向北出发。由陆路经过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后进入伊朗高原并继续向东。在到达印度半岛西北部后被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于是转向北方。在塔吉克斯坦或者吉尔吉斯斯坦附近进入了那时候的“汉帝国”势力范围。
随后沿着当时“汉帝国”北方势力范围向东移动。到达“汉帝国”首都洛阳。然后继续北上在东北平原附近转向向南。沿海经过“汉帝国”华北平原后继续向南。跨过南岭后进入中南半岛。最后向西回到印度半岛。通过印度半岛回到意大利。
任海济在脑海中大致绘制出了作者的东方旅途路线。不过这本书是在5年再版的,最初版本印刷日期是在15年前,如果再加上作者在东方探索的那些时间,怎么算书上记载的那些内容都至少是50年前的东西了。
将手中的《东方求闻史记》第一卷放回书架上。任海济直接抽出了第九卷。虽然前八卷对了解这个世界有很大帮助,但现在优先目标是了解尼禄她们嘴中的“汉帝国”。
回头看了眼正在与桌上大堆文件奋斗的屋大维娅。确定小萝莉一时半会儿不会看完今天的文件后,任海济低头开始快速翻阅起手中的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