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用鼻涕吹泡泡(2/2)
张浩天听到不少赞同的声音,但胡坤的声音再一次响起:“过去我们受资金的限制,建桥标准普遍较低。随着西藏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什么不把钱用在提高施工质量,提升设计标准,优化桥梁结构上,非要用在华而不实的装饰和豪无实际用途的附属结构上?”
胡坤说完,有人称赞。但对方又很快反驳回来:“你推崇的这座桥,从外观上看和我们过去的桥没有什么区别,完全像个简单的复制品。雅江上多一座少一座这样的桥无足轻重。”
张浩天又听到有人称是,心里不免为胡坤捏把汗。而胡坤不慌不忙地说:“这座桥,看似外观变化不大,但其技术含量很高。首先,这座桥受力明确,施工简便,养护成本低,还采用了先进技术和优质材料。再就是,在桥梁的构造细节、防水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尝试,不仅有效提高了排泄能力,还增加了桥梁的承重力。”有理有据的分析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但对手不甘示弱,说:“一座桥应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你这座桥的技术含量暂且不说,从外观上看就无法给人美的享受。你们看,这座桥有什么美感,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牛粪堆。”他的话一落,就有人笑。
胡坤一时语塞,张浩天心一紧。这时,“毛眼眼”又走了过来,见他还站在门口,就说:“我进去叫胡工!”张浩天本想拉住她,可会议室的门已经推开,胡坤正和自己脸对着脸站着。张浩天想退回去,胡坤却一把将他拉了进来,像找到救星似地对大家说:“这是西藏日报的大记者,见多识广,让他说说哪座桥好!”
张浩天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桥梁专家的辩论会上。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大家在开会,我还是在外面等。”正要转身离去,会场中央一位领导模样的人把烟头一掐,向他招手:“记者同志来得正好!既然大家僵持不下,就请你帮我们看看这两座桥哪个更好!”说完就有人把图纸摊给张浩天看。张浩天发现两张图纸都是蓝色的,的确像自己经常在文章里写过的那样——描绘宏伟的蓝图,可是却看不懂。
领导说:“看墙上的效果图吧!”喔,这个一目了然。张浩天随着大家的目光看过去,极力想猜出哪座是胡坤推荐的,但两座桥都很鲜亮耀眼,分不清优劣,自己又不懂专业,只好凭主观感受审视起来:宽阔的雅鲁藏布江沐浴在高原灿烂的霞光中,清澈明亮的江面透着蓝宝石一样的光芒,河水带着雪山的浩然气息缓缓穿过大桥,一座宽敞笔直,线条流畅的公路桥横卧在峡谷两端,像一个淳朴憨厚的男人正深情守望自己的家乡,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温暖和熟悉。无疑,这座桥朴实无华,稳健厚重,仿佛本身就是苍茫大地的一部分,是雪域高原的儿子。而另一座大桥,夸张的造型和繁琐的装饰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和生硬,光怪陆离、别出心裁的绚烂硬生生打破了雪山的沉寂和美丽。
张浩天小心翼翼地指了指第一张图。领导问:“为什么?”张浩天简要地说了刚才的感受,大家频频点头。胡坤恨不能抱住张浩天亲上几口。这时领导和几个重要人物低声交流了几句,便拍板说:“通过对两个方案全面论证和分析,我们认为胡坤总工程师推荐的方案更胜一筹,一致同意使用这个设计方案!”
会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胡坤收拾好桌上的图纸拉着张浩天就往外跑:“你就是压倒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来得太及时了!”
张浩天见已跑到了大街上,就赶紧停下来问:“你也不问我来干什么?”
胡坤说:“干啥也得先吃饭不是!”
“我是来找你修桥的。”然后把村里的情况告诉了他。
胡坤说:“还以为多大的事儿,雅江上的桥我都能建,你村里的桥有啥难的!吃完饭休息一宿,明天我就和你一起去!”
胡坤领着张浩天在污水横流的街道上跳来跳去,鞋子和裤腿沾满了泥水。张浩天说:“你家不是在单位里吗,怎么这么远?”
胡坤说:“原来单位上那间房子怎么够四个人住。这是我们局里的老房子,我要了一间!”
“四个人?”张浩天吃惊不小。
“一会见了你就知道了。房子是大了不少,可是环境卫生太差。这里居民多,又没有自来水,地下排水系统老化,生活垃圾和污水就倒在门外。一下雨,走路都困难!你这个当记者的替老百姓向政府呼吁一下吧!”
他们很快来到居住区,看见很多居民围在一个水井旁洗洗涮涮,井边结了一层薄冰,大家淌着泥水来来去去。
张浩天跳过一个水坑,又避开一堆垃圾,说:“这样的卫生条件会生病的,不解决不行啊!”他说这话时,一个念头已经在心中产生,要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报道,为这里的老百姓呼吁,还要亲自找政府有关部门反应情况,争取早日解决日喀则居民的吃水问题。他认为,这不仅离新闻更近,也离真情更近,离自己要做一个有温度的记者目标更近。
胡坤指着井边一个女人说:“燕妮,我媳妇,你见过的!”
张浩天看见燕妮正背着孩子在又湿又滑的井边打水,心里替她捏把汗。
胡坤高声喊:“小心点,别把我儿子倒进井里了!”
燕妮提着水桶,拍拍背上哇哇哭的孩子,说:“我怎么敢啊!”扭头看见张浩天,笑起来:“见过的,大记者,在大桥下还吃过我包的饺子呢!”
张浩天朝她点点头,走过去帮她把水提上来。
胡坤解开燕妮背上的儿子,顺手拍拍燕妮肥嘟嘟、好像还有一个孩子没生出来的大肚皮,笑着说:“也不注意点形象!”
燕妮在衣服上擦擦手,也拍了拍自己肚皮,说:“这就是用来装娃的,啥形象不形象!”
张浩天见她身边还站一个女孩,问胡坤:“都是你的?”
胡坤笑了起来:“头一个生了妞,我死活不愿意,非要再生了个带把的,可罚了我不少钱!”
张浩天说:“没有想到,你这个大工程师还重男轻女!”
“我是有文化的人,怎么能重男轻女啊!”胡坤嘴上说一视同仁,行动上却厚此薄彼。他抱着儿子,看了一眼还站在水坑里的女儿,厉声说:“把鞋子搞湿了,小心揍你屁股!”
燕妮把女儿拉出来,说:“走,回家,我给你们做手擀面!”
胡坤抱着儿子刚要走,看见“毛眼眼”端着一盆衣服走过来,故意在儿子脸上亲了一口,说:“儿子,我们回家了,吃饭了!”
张浩天看了一眼“毛眼眼”,立刻猜到了她就是胡坤说过的第一个恋人,低声对胡坤说:“你是故意气她的吧!”
胡坤说:“让她后悔死,羡慕死!”
张浩天提起水桶,推了他一下:“还是个小心眼!”
走进家门,胡坤就急不可耐地把儿子放在张浩天怀里,说:“掂掂,多重?”
张浩天笨手笨脚地抱着沉甸甸的孩子,端详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说:“长得像你!”
胡坤觉得他的赞美完全没有表达自己期望的喜悦,说:“废话,我的娃不像我还有问题了!让你猜,多重!”
张浩天觉得孩子很沉,胳膊酸痛,却猜不出到底有多重,趁孩子哭起来,赶紧交给燕妮。
燕妮抱过来掀起衣服就喂起了孩子,说:“怀这孩子时我可能吃了,生下来就八斤,比前头这个妞妞整整重了三斤!”
张浩天扭头端起一杯水,想着田笑雨,想着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脸上荡漾起幸福的微笑。
胡坤把喂好的儿子抱过来左瞧右看,说:“儿子像我一样结实,像她妈一样白俊。谁说西藏不能养孩子,这娃就是用酥油茶和糌粑面养大的。基础打得好,桥墩就结实!”
张浩天看见一旁的女儿很知趣地站在一边,羡慕地看着弟弟。就对胡坤说:“你可不能重男轻女啊!”
胡坤觉得自己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忙把女儿抱起来放在另一条腿上,说:“妞妞我也喜欢!”
张浩天看着不愿意待在他怀里的女儿,说:“嘴上说喜欢,可看得出表里不一啊!”
“虚心接受批评!”胡坤搂着要挣脱的女儿,说:“你结婚也不给我说一声,怎么也得跑去讨杯喜酒喝嘛!”
张浩天正想告诉他自己很快就要当父亲了,燕妮把两碗香喷喷的辣子面端了上来,就埋头吃了起来。
第二天胡坤就跟着张浩天来到了村里。他一进村就去勘察地形,走到河边一看就狠狠给了张浩天一拳:“你也太小瞧我胡工了吧?到西藏七八年,我参与修建了多少座大桥,就这么两丈长的河也要请我亲自出马?”
张浩天说:“我们不都是门外汉嘛,你不来我们真没办法!”
胡坤扔给张浩天一盒卷尺:“好了,今天我还要赶回去,抓紧时间!”说完,脱掉鞋就跳入冰冷的河水中。
组长见帮不上忙,就和大家坐在岸边看。胡坤忙碌一阵后跳上岸来,搓着冻僵的双腿,说:“回去后,我抓紧时间把设计方案拿出来。你们可以先准备好石料和水泥,我下次再来就可以开工了。”
组长问:“大概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水泥和石料?”
胡坤撕下一张纸说:“具体的数字和工期,我都写在这里了。”
送走了胡坤,大家立刻去和村长商量。村长听了非常高兴,说一定会安排好劳力全力以赴投入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