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甜甜的酸(1/2)
田笑雨闷闷不乐跟着林江涛和李小虎到八廓街去采访。节前的八廓街人潮涌动,年货也增加了不少,人们愉快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男人们在镜子前试戴着样式各异的毡帽;女人们捧着色彩鲜艳的“帮典”(围裙);老人们精挑细选各色哈达……
田笑雨感受着节日的热闹气氛,细心观察群众挑选商品时的愉悦表情,并随机上前采访。李小虎调试着各种拍摄角度,再也不盲目按快门,往往一副照片要思考很久。林江涛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俩身上,并不时过来指点。
田笑雨采访之余总是想起张浩天,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看见他和李红在一起就会心生醋意。可想起第一次得到他帮助时的情形,想起进藏时他对自己的照顾,想起他在八廓街找寻自己的情景,还有和他在一起平淡而温馨的日子……醋意中又夹杂着甜蜜,苦涩中还带着幸福。难道这就是爱情?
“笑雨,过来看看!”林江涛握着一根白色的牦牛尾巴喊。
“商店还买牦牛尾巴,这有什么用啊?”田笑雨十分好奇。
“这你就不懂了,牦牛尾巴按上这个木柄就是一个很好的拂尘工具,还可以当工艺品,挂在墙上很好看的。”
李小虎放下一个看了许久的铜铸佛像,突然钻进一间古董店再不出来。林江涛和田笑雨进去找,见他正捧着一块精美的唐卡出神。林江涛脱口而出:“宗喀巴!”
李小虎纠正道:“不是宗喀巴,是唐卡!”
林江涛和店主不约而同大笑起来。
江涛指指画面中端坐在一片祥云上,手持宝瓶、头戴黄色桃形僧帽的僧人说:“他就是宗喀巴!”
李小虎眨眨眼睛,问:“何许人也!”
林江涛说:“他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这里估计除了你,没人不知道他了!”
李小虎若有所思,说:“这么有名,一定很值钱!”
田笑雨问店主:“多少钱?”
当店主说“三百块”时,李小虎吓了一跳。林江涛把李小虎往外推,说:“连宗喀巴是谁都不知道,也配买这幅唐卡?”
李小虎不舍地看了一眼,说:“总有一天,我要把它买回家!”
他们穿过一条街,见一户居民大院开着门,林江涛就带他们进去采访。院子里鲜花盛开,藏族大爷正在自家屋顶悬挂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仰望蓝天,幸福微笑。老阿妈正在给一盆盆郁郁葱葱的青稞苗浇水,表情平和而满足。李小虎觉得场面温馨动人,端起相机对着他们细心寻找拍摄角度。
田笑雨闻到里屋飘来一阵阵油香,走进去一看,是这家媳妇正在油锅里炸着花色各异、形状美观的面食。她身边围着两个垂涎欲滴的孩子,脸上挂着对美食难以克制的欲望神情。
李小虎一进屋就观察到了孩子的眼神,端起相机不停按快门,害怕错过这难得的瞬间。老阿妈跟进来,端起竹篮里炸好的面食让他们品尝。林江涛笑着说:“这叫‘卡赛’(油炸面食),是考验未过门的媳妇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李小虎收起相机在衣服上擦擦手,美滋滋地吃起来。田笑雨请求主人让她试做一个,她做了一只蝴蝶形状的卡赛扔进油锅里,可捞出来却怎么也咬不动。老阿妈笑着说:“面太厚了!”
李小虎发现桌上一个木盒子装着青稞面,上面还插着染过色的青稞穗,忍不住抓起青稞面吃了一口。林江涛立刻纠正道:“这是象征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切玛’,应该先从钵中取出一点青稞面,向空中抛洒三次才能吃!”
“这么麻烦!”李小虎拍拍手上的青稞面。
“不要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形式,其中包含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林江涛说。
李小虎一听,立刻让藏族大爷端起来走到阳光明媚的院子里,认认真真拍了好一阵。林江涛仔细观察他的角度,频频点头。
晚上,他们采访完藏剧团在社区的歌舞表演才回到单位。走进办公室见张浩天和洛桑还在挑灯夜战,连饭也没顾上吃。林江涛正准备回家让媳妇做点吃的送来,梅朵提着一壶酥油茶走进来,把一个纸包打开说:“刚打的酥油茶,还有油条。”
大家都围过来吃。洛桑抓起油条放进嘴里,突然对梅朵吼起来:“给你说多少遍了,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报纸,你怎么又用报纸包东西!”
梅朵含着奶渣,笑着解释道:“是前天的旧报纸!”
洛桑说:“什么时候的报纸也不行!你不知道一张报纸从采访、编辑、印刷要经过多少人的手,我们要付出多少心血?”
梅朵叽哩咕噜用藏语和他吼了几句,转身提着酥油茶走了。
林江涛对洛桑说:“你这个人,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洛桑把没吃完的油条扔进报纸,又埋头写起来。
李小虎拿着空杯说:“酥油茶是啥味都没闻到就提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