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市中美酒(1/2)
市,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周代时便设有褚师一职管理市,后来的朝代皆是对于市严格管理,市被限制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定的时间里开市闭市,因此住人的地方为城,交易买卖的地方为市。这一点北魏时期的木兰诗记载最为详细。而到了唐末特别是宋朝的建立后,市才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如今的城市。
因此如今我看到的市,是一个被矮墙围起来的地方。围墙正正方方的,高度也不高,仅仅比路上那些土房高一丢丢。并且,在矮墙东西南北各开了一个像城门一样的缺口,人们如同蚂蚁一样在城门进进出出。因此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城里冷冷清清,市内热闹非凡,仿佛城里的全部百姓都聚集到了市里一样。
在市里是不能骑马的,但是如果我们亮明身份除外。在市外,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卖茶水的小摊子,因此有坐交通工具的(马车之类的)人大多会把交通工具寄存在小摊子里。大多数是不收费的,只需买他一碗水就行,但也有要收费的,但就不用买水。我们正巧骑了一路便是买了一碗水解渴顺便把马拴在了小摊子旁边的一棵银杏树上。在叮嘱一声后,便是打理了下有些褶皱的衣服向那人山人海的市里走去。
“东市主要是李家和张家代为掌管的。因为一些利益关系,俩家经常在市里械斗。但总体来说李家目前是占上风。”走在人流密集的跟现代的商业都市差不多的市里,慕容开始一边仔细的保卫我的安全一边为我简要的介绍这个市的情况。
“王府就没有设立统一的管理人吗?”我有些好奇,第一次听说市是由民间家族联合管理的。“有是有,但是太原郡下属县邑众多,而官府衙役有人数限制,因此对于市的管控大多是依靠当地较有实力与威望的家族来代为管理。而王府和当地官府只要找代理的家族收税就行,这样能够提高税收上来的速度。”慕容解释道。
闻言我顿时便是明白了,这就是找基层负责人然后点对点行政。真的是挺先进的一个行政手段。我暗暗赞叹道。
市里人声鼎沸,各个摊贩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两旁支起了一个个摊位,有的摊位上还撑着一个鲁班伞。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听慕容说,此时的人们大多已经回家了。但是,现在的市里依然是随处可见交易着的人们,那极盛时的场景怕是用挥袖成云,拭汗成雨也不为过。
在市里到处闲逛,有那么一瞬间让我有种来到北京王府井的感觉。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攀讲声此起彼落,菜香味,汗酸味,土腥味,交杂着飘荡在人们的身旁。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地气,如果说什么地方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民风民俗,不是在朝堂上,不会在雅阁畅饮间,而是在这市井之中,在这寻常巷陌之内。
“爷,已是正午了,咱们寻个吃处吧。”慕容再次使用他的看太阳不瞎眼技能后说道,至于为什么称我为爷,因为我怕太招摇所以让他改个称呼,然后他就果断的选择了这个。不过明明年纪比我大,还叫我爷,这感觉怪怪的。
我是个资深吃货,不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