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满地】第十一章【62部分】(1/2)
宣节郎根本没坐,四下里眼一扫:
【站位极靠近马车,一个飞步便能揪死缰绳。嘴上不说,脑海早设计各种可能场景。貌似打量饭铺,眼角余光没丝毫放松。2位女眷,1个幼童。此时此刻,比自家生命更重要(听说桥姨妈全家遭横祸,另几位女眷悲惨过往。还久小童。个汉子悲愤感慨,发誓守护弱势群体)】
再瞧饭铺,还有好东西:
【确实没想到:头先有聚会,提前打过招呼。做北方‘肉片打卤面’:面筋、花菜、木耳、鸡蛋、肉片。还有,您要不要】
有这等好事?九方实在太高兴:
【打卤面没小的。宣节郎要大碗,银元1角3分4厘。九方要加大,1角9分4厘】
素鸡豆腐干,1角3分3厘:
【打卤面那种大碗,盛了端来。整餐饭,4角6分1厘】
此间饭铺,非正经大馆子:
【不同档次,价格悬殊很大。哪怕饭食类似】
弄个木板涂墨汁,石膏净写错别字:
【从没做过菜单。伙计口算结账,食客从不多问。点太多,才拿木算盘】
此饭铺最大特点:
【对基层劳动人民,那叫非常殷勤。满脸堆笑,话打人心里来。爱听啥说啥,给饭菜痛快】
就是感觉。譬如素鸡按斤卖:
【也许少。随手加,不过秤。土纸包裹,笑道:王五爷走好,再来啊】
吃饭结账,以为戏园子亮相:
【好一嗓子,都听见:张三爷这桌,赏脸≈≈(无论身家地位,常来都记住姓。必称‘爷’。结账,称作‘赏脸’)】
这里吃饭没小费,虽然仅收饭钱:
【无论东家伙计,必定高声口号。拖长音:谢张三爷≈≈您老再来】
东家来自外省份,结账等等:
【非江岸方言,口音接近普通话。如此方式,太新鲜。聚拢人心】
隽隼丘一带,酷爱此地捧场:
【百姓劳苦,个人消费的确一般。但是人多,衍生利润总和多。隽隼丘最忙的餐饮之一,就有这家】
20世纪80年代,国企大食堂:
【就那感觉。痛快,肝胆。任何人,都需要被尊敬】
表过插话,按下不提:
【一眼瞧见宣节郎,弄个板凳挨马车。九方立即明白,抓板凳过来一起】
工夫不大,伙计上菜:
【小板凳当桌,撂碗素鸡豆腐干。2条汉子大口咀嚼,稀哩呼噜。女眷们实不饿,安心坐车里说话】
久存花十分感慨,嘴上不讲:
【恍恍惚惚。现实与梦境,界线愈发模糊。俨然大户人家感受,大车走远路。2条汉子一身好武功,随时警醒。吃个饭,寸步不离左右。这感觉,太像做梦…能长久麽?会不会……】
自顾自,胡思乱想:
【珺忻哪里晓得。左不过陪小童游戏,随口唐诗宋词】
正说家常,饭铺掌柜过来:
【12分恭谨,再使个坯布擦手不停。欲言又止】
以为结账,开口却另有光景:
【有外省过来后生,一条好汉。才5天,本不缺人手。非常欣赏,一定收留。曾历艰苦,知道背井离乡为出人头地。好个一表人才,只能委屈厨房洗碗。看二位夫人,肯定家大业大。兴许给个机会,提携后生】
笑着听,不由稀奇:
【下馆子,还介绍差事?也想瞧瞧何等人物。笑着应允,麻烦请来即可】
饭铺正忙,等一阵:
【过来条汉子,躬身行礼。衣着虽旧,都干净】
黑色粗布大襟马褂,大袖:
【说不出那感觉,瞧着就像借的。无补丁,破洞处凑合缝针。衣襟下摆鼓起,盛水的葫芦(大襟:斜襟。马褂一种款)】
配浅色粗布长裤,挽裤脚将至膝盖:
【有补丁。光脚绑脚踝草鞋,瞧出新的。脚丫子很干净(黑大襟,浅色裤。头重脚轻…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百姓,都理解】
双肩好大被褥卷,深色粗布被面:
【有补丁。2根短粗木棒,深色油亮,同铺盖捆作一处(譬如第2次世界大战,背包绑个工兵铲。就那感觉)】
左手拎个草编网兜,兜个深色粗陶瓮:
【小尺寸,饭水罐。右手拎个土纸包,东家送豆沙馒头】
洗过脸,胡子刮了很干净:
【头发蘸水,大概其梳理。单眼皮,炯炯有神。狐狸眼型,英风飒飒。天生两道吊眉,京剧武生那般。面皮齐整,没任何疙疙瘩瘩。挺鼻梁,略显锥子脸。面部轮廓鲜明,下颚骨有棱有角。面庞显清瘦,没半分粗鲁。倒似一位落难英雄。若上戏台,肯定武小生】
身高1米76≈≈77,倒三角:
【经年累月锉出来的肌肉,肩宽腰细。不是夸张的块块隆起,却蕴藏巨大爆发力。再瞧瞧手掌,练家子】
来者很懂礼数,双手抱拳作揖:
【弯腰行礼,内敛恭谨。自古英雄好汉,惺惺相惜。2条汉子撂碗,忙起身还礼。站定了,说将开来】
个汉子全名,书建章:
【光绪24年生人,昱褚省阜圶。22岁。寻常人家,自幼务农。父亲有学问,不得志秀才。家境虽清贫,倒也其乐融融。父亲给意见:来江岸大城。万一混个翰林院,也算个出身(昱褚:yuchu,省份名。阜圶:fuqià,地名,归昱褚省管辖。光绪24年,1898年)】
父亲的口语:
【民国时期,没有翰林院编制。意思是:撞运气,能否遇着有眼光的。若能相帮提领,将来耀祖光宗】
老家至江岸,可有些距离:
【一路和许多前辈攀谈,眼见太多民间疾苦。想不出该如何。曾遇着生意人,低头虚心请教。听一番道理:实业兴邦。非常认同。有盘缠,节俭花在刀刃。譬如摆渡。遇着几回好心人,让搭车。直想遇着明主,投靠做一番事业(搭车:骡马驴牛,脚力车)】
2位女眷闻声,早细细打量:
【2位汉子见状,忙给引见】
认定大户宝眷,多少拘谨:
【赶忙掸掸衣裳,拽拽领子。两步上前,双手抱拳弯腰行礼:二位夫人好,小的书建章。没啥特别本领,明白做人道理。认字能读写,打算盘慢些。只盼鞍前马后,奔走不在话下】
听来很舒服,女眷一发笑起来:
【问是否自幼习武?回答是的。大伯父,武功极好。自幼严格教导,相当艰苦。5岁习武。越是亲人长辈,越渴望成才。精神压力太大。17年下来,不知挨多少板子。譬如应试‘武举人’。图个前程,耀祖光宗】
换了民国。没文科举,没武举:
【大伯父和父母,说不出的悲哀。父亲为此,吃闷酒好几天。今年,大伯父跟船远行。南部沿海城市,没说太多。临行,也建议江岸找营生】
讲话很老实,人心都有感受:
【一阵家常,有问必答。珺忻考虑细腻,叮嘱宣节郎:一定让吃饱】
这边得令行事,面条卤子卖光:
【好些人等锅贴。客官若心急,肉片鸡蛋菜炒面。弄个大碗给您装,好不好?甚对心思,直让快些。做双份儿(双份儿:2碗。儿化韵)】
功夫不大,伙计端来:
【银元,5角2分。若去大馆子,贵】
好大满碗,真给鸡蛋肉:
【认定大户人家,必须漂亮。大食堂,无所谓菜谱。全在伙计那张嘴】
太久没吃像样,连连致谢:
【端碗,风卷残云一般。腮帮子鼓鼓囊囊,费力咀嚼。眨眼工夫,去1碗(去1碗:吃光1碗。若说‘全去’,实在太广泛:全吃光,全喝光。完成所有工作,完成所有任务。譬如:剩些木头,做成木餐具。让家人看看,全去。是不是很好看?还省钱。给些赞美吧。仅仅2个字,蕴含深层感情)】
2条汉子瞧了,哈哈笑:
【直让慢些,别噎着。再叫伙计,盛些汤。来1头蒜(汤,煮面开水。大蒜就炒面,饮食习惯)】
2位女眷瞧了,不由心酸:
【心下不忍,默默转头。闲聊家常,不想触碰任何伤心往事。久存花给一句:命里注定,不争也有。想改运道,要老大造化。我妈妈,老是这样讲】
珺忻默默无言,心酸成为习惯:
【情感深处,只对香芹表露。并非不信任存花…女人心,海底针。在她心里:除了香芹,最愿同存花相处。跟财富地位无关。那一场劫难,影响极度深远】
返去码头,货款交宗骁卫:
【说几句家常,同去东全贸大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时高大上。所在金融商业繁华】
女眷坐定车马,几条汉子上楼搬运:
【林昭嗣亲自跟下来,嘘寒问暖。还宗骁卫,就那麽在街面。同2位女眷聊很久】
晚些时候,朔氏货场:
【煮开水,书建章洗澡刷牙。旧衣裤鞋,东墙外。挖土坑一把火烧净,填土掩埋。源自甚麽习俗,朔氏。去坏霉气,迎接新生活】
现在的华廷玺,常备衣裤鞋:
【货场工友懂理发,不在话下(20世纪90年代,男发型叫‘坡茬’。1920年就有)】
香芹、靖努陶、融得妹、海棠:
【另条线路,开发市场。1辆4轮,1辆2轮。化海弓、府存兮,驾车。不统计零头,银元201】
4轮大篷马车,当晚停货场:
【海发部4位女眷,应该更需要。珺忻提出商量,存花支持】
转天一早,农历庚申年:
【七月初七,七夕节。1920年,8月20日】
书建章,浅色苎麻宽松袖对襟:
【袖口相对短,凉快透气。无须挽袖。黑色粗布长裤,扎裤脚。穿绳绑脚踝布袜。灰色‘罗汉履’,前帮两侧身留缝透气。两侧中帮内外腰,镂空透气。鞋胆、鞋头,做实(苎:音zhu,4声。苎麻,中国几千年传统。夏季,凉爽透气。清德宗光绪16年,1890年。地方省份,设‘官布局’。含苎麻。罗汉履:寺院僧人的鞋。鞋胆:脚背部位)】
九方载文,深色苎麻半袖对襟。
【黑色粗布长裤,扎裤脚。植物麻杆为原料,繁琐加工,得麻线。拧成麻辨,盘鞋底。最终成品,绑脚踝麻鞋。这双比较考究,麻编方块在鞋头,可兜住脚趾。鞋头点缀红缨子,瞧着喜气。还一种简单,夹脚趾。1920年,麦秆、植物麻、玉米杆,都能做鞋。口语不作细分,俗称‘草鞋’】
8点左右。元进里,糖酥老倌:
【珺忻和存花,拱形篷子4轮。书建章好把式,套3匹。都坐马车。朔氏货场、东全贸大厦,存放货物。还部分,码头临转仓库(好把式:好车夫。糖酥老倌:区域名)】
先去青铜盏两段街,听香芹介绍:
【融得妹去的甜品店。干啥?吃黄油蛋糕】
待到地方,疏忽一点:
【天热,考虑成本。长14.3厘米,宽10.7厘米。昨天涨价,2角5分7厘。当时,叫‘奢侈品’】
有人预订,才可能多做点:
【眼下仅仅1块,店家很不好意思。没时间等,给孩子作嚼裹儿(孩子:收养的久小童。嚼裹儿:儿化韵。此处指零食。须看具体场景,涵义广泛。譬如去看老朋友,对方比较贫寒。感叹一句:这家里,没啥好嚼裹儿。意思:这个家,吃不上像样的饭)】
2角5分7厘,看怎麽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