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正文) 文会遇故人 一别两不识(二)(2/2)
萧远虽然对吴国感情不深,但却极其厌恶梁雨这种为了争权夺利而牺牲数十万军民甚至割地求和的行径。
萧远写完后,高声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辈读书人当谈兵沙场、浴血奋战,岂能畏战!
如今嘲风又是来犯,我等岂能够再次坐山观火?”
众人立刻瞪大眼睛,萧远不仅诗做得好,这话也很激动人心,中肯新奇,那八个字极有分量,能让人反复琢磨。
陈州君一拍桌子,大声道:“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你此话,不枉我给你双甲!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干杯!为不畏战的萧远干杯!”
陈州君说完举起酒杯,众人虽然畏惧梁雨的权势,但热血未冷,才气仍在,哄然答应,举杯敬萧远。
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童生秀才,听到了方运这一席话异常激动,几乎把方运当成英雄。
“既然你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你身为吴国之人为何又躲到这魏国来,苟且偷生呢?”仿若一瓢凉水,声音清冷的传到了人们耳边。
萧远抬头一看,红衣映入眼帘,思虑片刻道:“非我不想,只是,吴国不让我回去。”
“可笑,你一个大活人在这,还是圣前童生,又没有人限制你的自由,为什么不能去?”
“回去过问你的父君——南宫若纸吧。南宫小姐。”萧远嘴角上扬,衣襟微动,道。
“萧远,好歹你也是……”
“行了,一别两不识,你我是路人。”萧远放下了毛笔,道:“你我已解除婚约,吴国连同镇南将军将我驱逐出境,你说我如何卫国?”
那红衣女子面露难过之色,心中绝了再过问萧远的心思,俏脸上几滴香汗由于过于愤怒而流了下来,便退到一旁,默不做声了。
众人起先是沉默而后又是铺天盖地的议论。
“哈哈哈,吴国无国,白送了个圣前童生给我魏国!”陈笑高呼。
万国正道:“江南得此一人,胜得三洲!且来看那首诗吧。”
万国正这又是打了个圆场,将众人的视线重新聚焦道那首诗上。
王院君点头道:“不曾想废弃的残诗竟然有如此内情,请州君检验此诗是否鸣州,若是鸣州,我会连文会上的事一同禀报魏国公,让此诗也能登上《书山有路》。”
“好!”
萧远把那张纸递给陈笑,而陈笑把官印放在诗页的上空,就见三尺半高的橙色才气直冲而上。
一尺出县,两尺达府,三尺鸣州。
“果然诗成鸣州,若能得《圣道》宣扬必然镇国!真乃天下第一童生!”苏举人含笑道。
“所谓书山,所谓有道,有教化万民,有忠孝仁礼,更有抵御外敌,此诗正合圣道,必然可登《书山有路》!”陈州君一锤定音。
之后,王院君诵读《早春携刘涵至圣院》,有说出了第四个牌坊:镇国之策。并讲解此诗与镇国之妙,众人纷纷赞美。
那些年纪小的人对《早春携刘涵至圣院》感触不深,稍微上年纪的人听后都沉默不语,不断思量那句话。
润物细无声。
至此,所有人对方运心悦诚服。
一旁的魏无极大夫道:“萧远在今日又做了一首诗送给陈州君,被老朽听到,此诗也是十分妙。萧远,你不如就在文会上书写此诗,正式赠送给陈州君,如何?”
陈笑却道:“不过一首诗罢了,就不要大张旗鼓浪费大家的时间,不写也罢。”
王院君笑道:“那可不行,我对这首诗很好奇,一定要看。”
萧远心知那是蔡县令谦虚之词,于是道:“那学生就献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