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抢先生响箭煞威 卖大计吃里扒外(2/2)
数月过去了,这一天,冒顿身被犀牛重甲,头戴金盔,手里挟持两面大盾,跑马上山丘,大喊:“听我军令,现在开始射我。”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军令,所有人懵了,但是,片刻之后,大家明白过来,骤雨一样射来,冒顿早有准备,夹持两个大盾,毫发无伤。只是,他冲下山丘,因为还是有一个人不敢射他,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了,反正冒顿拨弯刀向他逼去,冷笑道:“你一而再,再而三不听军令,违抗听军令不认人这条,留你不得。”见冒顿那种阵势,那人这才知道自己完了,大声哭喊起来:“世子,我是爱惜你生命啊,我是你庶弟啊,只有我是真心不伤害你的,他们才是该死的人······”冒顿不发一言,上前一刀,将他头颅砍得飞了出去,霎时,热血浸染了草原,在众人惊惧的目光中,冒顿吼道:“此后不听令者,听令讲条件者,这就是下场。”全军惊心,哪敢再说话。
此后,这支鸣镝军,成了冒顿的死士,因为他是组合海内多民族的,所以更能应付一切环境的特种兵,他们全变成了铁血无情,六亲不认的杀戮机器。蒯通眼见得这一切,突然和范增他们一样有了犯罪感,他开始执意要回中原了,他开始留意研究冒顿的一切,他知道冒顿一直以来刻意以夏后氏夏桀王苗裔自居;他知道冒顿心中对项羽的痴狂崇拜,脱赠乌骓的举动,他知道从南方关内传来的消息,刘邦入关,朝廷已经颠覆,项羽正在西进······
于是,他来见冒顿道:“世子挛媞冒顿,你本是夏后氏苗裔,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刘邦已经进驻咸阳,三世皇帝成了阶下囚,也不知道后果到底是什么,你的贤弟项羽正发兵西进,你身为海内诸侯之一,怎么能不去逐鹿中土,建功立业呢?”冒顿听了,击节道:“先生说得太好了,这早就是我的夙愿,我得去找我得项羽贤弟,天下战神,一起建功立业,也不枉我建立铁军——鸣镝军一番苦心经营,更何况我和诸侯大将军项羽,另外有一层赠马的友谊,那先生你做我的军师,一起入关吧。”蒯通颔首,正巴不得呢。
冒顿觐见父亲单于说了意向,头曼赞许道:“好啊,那就赶紧去吧,我听说四方的藩王,什么朝鲜、肃慎、闽越、交趾、黔巫、夜郎、昆明都去了,我们可不能落后。”冒顿谢恩,点了兵就要出征。到了出师的时候,他猛然看见蒯通还带了胡妻,问:“出征你带家眷干什么?”蒯通庄重道:“我中土士子,不得有违背周礼,让她回拜祖茔,要不然我可回不得故里。”冒顿沉吟,道:“那好吧。”于是,鸣镝军出了头曼城,入九原郡南下。
其时,秦虽亡,上郡一带的边兵还是没动,好在冒顿的匈奴兵只是小部队,可以绕开他们南下,径直取道南下京城咸阳去投项羽的大军,终于在白鹿原得见了项羽,两军会师,也就发生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
范增安顿冒顿的匈奴军,大军一路西行,前锋到达戏西(今陕西临潼),紧接着,项羽率领的众路诸侯大军四十余万,号称百万,从函谷关和武关浩浩荡荡地蜂拥而至,将半拒半迎的刘邦楚军淹没荡涤,进逼到戏西的鸿门乡邑。
当日,范增来见项羽道:“大将军你指日就要进京,这是没有任何人能阻挡的,但是,现在有一个巨大的难题在这儿,就是依照楚怀王与天下诸侯的约定,刘邦先进京,那是要被封关中王的,但是,连小儿都知道,刘邦其实是贪天之功为己有,没有你在巨鹿灭掉秦大将军章邯主力,自分一个秦将王离,刘邦都不能得以入关。”项羽不服气道:“这个楚怀王只会在家里坐地,有过什么用,管他干什么?”范增摇头道:“那可不成,他还是我们的君主,天下的盟主,你不管他就是没有道义,你不如指派一个人速速回到楚京彭城,修书一封,就陈明利害,让他明白这灭大秦大功是谁的?是大将军你的。问他现在还封谁做关中王,是你还是刘邦,我想楚王是个聪明人,他不会不明你的威势和功勋,就会收回当初和天下英雄的盟约,关中王就是你的,只有那样,你通过他来封你,才是名正言顺。”项羽回道:“那好吧,亚父你去办,你看谁合适去彭城?”范增想了想,道:“这事儿需要一个文章之士去办,我看赵王的谋士陆贾不错,再派恒楚保护他一起前往,方才妥当。”项羽颔首,即刻令刘贾修文,陆贾如椽大笔一挥而就,还是那意思,你大王当初和天下诸侯约定,先入关者王关中,让刘邦钻了空子,他是先入关,但是要不是我项羽在巨鹿聚歼朝廷主力,俘获章邯,就是秦军一个偏师裨将,刘邦都进不了咸阳,所以请大王重新考量,到底是让谁做关中王。于是,这陆贾、恒楚二人风雨兼程,投彭城请命去了。
项羽望着触手可及的京城,心中无比振奋,传令全速前进,直抵京城,可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亚父范增急急来见项羽,低声耳语一番之后,道:“来人就在外头,他说刘邦入京,不留住宫中,为秦人称道,是故我们也不能冒然前进,不如和他一样,屯兵远郊,缓缓图之,我看这戏西鸿门有城邑可以休兵,形势退可守,进可攻,去京城不过跑马之地,不如就此屯兵,打造寨栅,召集众诸侯议论军情,斟酌商榷再行。”项羽回道:“那就依亚父的办吧,你让来者见我。”于是,下令扎营,众将士打造帐幕连营,立起辕门,在鸿门乡邑里设定中军帐。
项羽、范增坐中军帐里,号令戒严之后,钟离昧带一个蒙面人进来,拜倒在项羽案前,道:“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觐见诸侯大将军及亚父。”范增便和颜悦色道:“曹将军,你真是一片忠心可嘉,现在你就将刘邦那些实情直接禀告大将军好了。”曹无伤低声道:“刘邦入关以后,一直就把自己当成关中王,他已经派遣将军傅宽东去彭城觐见楚怀王去了,只等楚王诏命一来,就会依照盟约荣登王位,他打算让故秦三世皇帝子婴做他的丞相,将咸阳皇宫里的珍宝美女全部占为己有。”项羽一听,怒发上冲冠,咬牙道:“好个老无赖啊,贪天之功为己有,明天拂晓,让将士饱餐一顿,灭了刘邦那些乌合之众。”曹无伤道:“诸侯大将军你就该这样,你们赶紧筹划吧,只是曹某现在还在刘邦麾下,冒险来告,须要赶紧回去,要不说不定有意外之变。”项羽抚慰道:“曹将军辛苦了,你的功劳全记在功劳薄上,大功告成之日,自有封赏。”范增赶紧让钟离昧护送他秘密出去了。
范增又说项羽道:“我问过曹无伤,刘邦入关之后,约法三章,秦地百姓都被他收买了人心,现在恐怕他不做关中王,他也是装模作样,对财物丝毫不取,进攻之后,他还对部下严格约束,消弭了一场劫掠宫廷的大事件,被三秦百姓传为佳话。对妇女也没有接近,他一向就是个贪杯好色之徒,如今如此自律,可见他的志向远大。我派术士陈婴去观察他的营垒,发现刘邦所住的地方宝盖有龙虎之势的五彩气象,这是天子帝王的征兆啊。如今之势,你拥有四十余万大军屯驻在此,而刘邦只有二十万兵马,实际上也就是十来万将士,你应该赶紧趁他没成气候的时候进袭他,一举聚歼,千万不可拖延啊。”项羽听了,拍案而起道:“明天发兵就灭了刘邦。”
谁料得世事无常,自有天命,偏偏这时项羽叔父项伯(项缠)正好路过窗外,将这关乎存亡的大计,听了个一清二楚,一字不漏,当下踽踽而退,心里寻思:“唉,这刘邦也算是个人物,就此抹去了”心中多少有一丝怜悯,突然,他的心里灵光显现,为什么,他想起一个人来,谁啊?恩公张良,我们前文有叙,当年项伯背着人命官司,亡命在下邳,全赖张良照应帮衬,自己才得以有今天。而明天项羽兴兵,众诸侯都是虎狼之士,到时候消灭了刘邦全军,那张良在刘邦军中,那还不是玉石俱焚,哪有活命在啊?那项伯本是性情中人,自言,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有恩不报,枉为人也,和禽兽何殊?
想到这儿,项伯坐不住了,他是个极重江湖情义的人,想起张良早年对自己恩义的点点滴滴,如今到了生死关头,此时不报答,更待何时?他回自己的营里精心安排一下,心里惦记张良安危,连夜乘快马去见张良。
项伯私见张良,张良料到肯定有非同寻常的变数,急忙亲迎道帐内,寒暄道:“项缠大哥,下邳一别,不觉数年,愚弟在诸侯大将军麾下虽是得见,也是一瞥间,今夜缘何来我这里?你也提前说一声,我好亲自接你才是。”项伯喘吁吁道:“情势十分危急,来不及了,我没有办法才私自连夜来招呼你,你快走吧,不要跟着刘邦一起送死了······”张良脸色霎时白了,道:“明日诸侯大将军要兴兵灭了沛公对吧?”项伯回答道:“今天大将军已经和亚父谋划已定,明天一早,令大军将士饱餐一顿,消灭刘邦,你现在和我一起逃离这个死地吧,恩公。”
项伯将这样丝毫不设防地把项羽存亡大计和盘托出,天真如同孩儿,张良是什么人?天下帝师,他的思维超古迈今,反应奇快,马上权衡得失,知道刘邦自作到了生死关头,而能救他一命的人出现,就在眼前,他就是项伯。整个刘邦全军到了最要紧的关头,能让刘邦集团在存亡自己找到转机的,也就是这个重义天真的项伯,张良决定先稳住他道:“项兄能不顾自己安危,连夜来招张良保命,重义也。而张良我是代韩王成来送沛公的,如今沛公大难临头,而我为了自保悄悄离去,这就是不仁义,那样项兄还值得来救我这个不重义的人吗?所以,我至少也得和沛公告辞才行啊。”项伯一听,心头一暖,深以为然,并为自己能来救张良这样重义的人而深感值得。
张良赶紧觐见刘邦,将项伯的事儿说了一遍,刘邦手中的文牒脱手掉落地上,脸色灰白,抽了一口凉气,呐呐地道:“局势到了这个份上,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张良问:“派兵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关,让他们承认既成事实,是一个怎样的建议?”刘邦懊悔顿足骂道:“都是陈豨这个见识短浅的人,伙同郦生这个好大喜功的糊涂虫出的好主意,他们说只要守住秦四关,那秦地就是我的了,我就听了他们的注意,亲自去函谷关乔装试探项羽的底线,谁知道,我军一触即溃,哪是项羽的对手,现在该怎么办才好?”张良道:“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靠门外这个项伯了,你亲自对他解释清楚,有多大能量用多大能量让他相信你,不敢背叛项羽,还得让他转告项羽你的诚挚意思,你就是替项羽在取关中,然后,当年在项梁面前怎样,就在他的侄子项羽面前怎样。”刘邦哭丧着脸,悟了出来,张良要让他干什么,夹紧尾巴,装好孙子,而且是可怜巴巴的孙子,心中不甘啊,那自己这先入关中那是白费了?想到这儿,刘邦生出一丝疑虑,问道:“你和项伯怎么那么熟络呢?”张良答道:“早年项伯因人命官司,亡命下邳,我当时救了他,也一直帮他,所以如今事情危急的时候,他来招呼我逃一条生路。”
“你和项伯谁年长?”
“项伯比子房年长。”
“子房,我知道了,那我就以兄长之礼待他。”即和张良出去迎接项伯,低眉折腰道:“原来是左尹项缠兄来了,刘邦竟然也没去远迎,真是该死罪过,快快去帐中,让愚弟为兄长接风。”项伯是个拉不下面子的人,得见刘邦哀求乞怜,不好说什么,只得随刘邦入内。刘邦传令夜开盛宴,水陆珍馐,纷至沓来,当然他又弄成私密小酌,只是和张良三人列席。刘邦高挚酒樽,恭恭敬敬地为项伯敬酒,一团和气地问:“我听说项缠兄公子十五岁了,长得轩昂俊秀,可曾婚配?”项伯逊谢道:“犬子只是顽劣,不成器,也没婚配。”刘邦故作愕然道:“哎呀,哎呀呀,这真是天如人意,让我刘邦得以攀附,我有一个小女,名唤鲁元,年方十二岁,不如我厚着脸皮自荐,让小女为兄公子作儿媳,奉簸箕扫帚,晨昏侍奉公婆——项兄你和夫人,项兄,你尊意如何?可否看得上刘邦我这布衣子嗣。”事发突然,项伯有点仓促,懵了,红了脸道:“小儿配不上武安侯女,这可使不得。”刘邦看张良一眼道:“刘邦粗人,这事儿可要靠子房来作伐了。”张良离席道:“依照子房看来,这佳偶天成,门当户对,天造地设,你们一个不要辞,一个不要推,满饮此杯,联姻百年好姻缘。”于是,项伯不再推辞,张良作伐,两人约为姻亲。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亲家也做了,刘邦心里有底,可是到了说正题的时候了,话锋一转道:“亲家,我刘邦冤啊,我自入关之后,一切保留如故,对百姓秋毫不犯,官吏民众都登记在册,封存府库财物,专等诸侯大将军项羽来验收,至于,我派人守住函谷关那件事儿,其实是天大的误会,我是防备其他的盗贼窜入,防止出现非常的变故。我守在这里,日夜在盼望你们来接收,我哪里敢反叛呢?请项兄,不,亲家翁。在诸侯大将军面前进言,千万表明我的忠心,我刘某只是替他入关,我永远不敢背德,绝无二心。”项伯被刘邦说得冬日的太阳暖人心,点头道:“好的,我会把你的实际情况,详告大将军,你放心好了,不过,这还不够,你明早一定要来向大将军亲自谢罪才行。”沛公恭敬地喏喏,张良又招呼项伯趋一边去,耳语亲授一番,让他如何如何传达项羽——刘邦的苦衷和耿耿忠心,项伯再三记住,自称理会了,刘邦这才和张良一起亲送项伯离去。
刘邦和张良送罢项伯回营,便议定翌日去见项羽的事宜,刘邦突然犹豫起来,道:“现在我和项羽的事态发展到了这一步,我实在不想去和他见面,不如我特遣丞官萧何代我去致谢,子房你觉得如何?”张良连想都没想,一口回绝道:“此事绝对不可,沛公明日一定要亲自去觐见项羽谢罪不可。”刘邦惆怅道:“是打不过人家招来灭顶横祸吗?只是我这一去,项羽一怒,我也是难以回来的啊?”张良摇头道:“不只是战力打不过项羽,而是铺垫道义,有用于你以后的成就大业。明日沛公你去了鸿门向项羽谢罪,那是向天下人坦荡你是谦谦君子,义理在你;你明日要是不去,使萧何去的话,除了挑明得罪项羽,惹来战祸,你还就是阴暗小人,义理在于项羽。”刘邦颔首道:“我明白了,子房能和我一起去鸿门吗?”张良拱手道:“这个是必然,子房一定同往。”于是,两人这才点将,商榷如何赴鸿门觐见项羽、范增的细节起来。
项伯带着满满的成就感,踏着满地月华,快马回到大营,从后门回到自己帐中,气也没有喘匀,就急忙问起身边的侍从侄儿项庄道:“亚父可在大将军帐中?”项庄回道:“小将刚才从大将军中军府上回来,亲眼见到亚父他人家,和大将军谋划良久,一切妥当,这才回营歇息去了。”项伯还不放心,再次强调道:“你可看仔细了。”项庄回道:“是小将送亚父回营去的,到底是上了年纪,他好生倦怠。”项伯挥退项庄,自己转身,拊掌庆幸道:“谢天谢地,我真是结有天缘,这一下,沛公的事儿有望了。”他苦苦惦记着刘邦新亲家委托自己的大事儿要办呢,自感自己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满心的荣誉感作祟。
项伯积极来见项羽,恰好项羽虽是夜深,也没有睡,见了他这个叔叔,讶异道:“叔父,在忙什么呢?夤夜还不睡觉?”项伯夸张地拍手道:“家国大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岂能睡得安稳?”项羽抚慰道:“叔父不要过于劳心,我和亚父范增早已筹划定了。”项伯神秘地凑近项羽道:“大将军,我们才是至亲骨肉,范增虽是被托于你亚父项梁,但他到底也是外人。”项羽一听,皱眉不悦道:“亚父范增是外人,叔父怎么这么说?”项伯一转眼珠子,分辩道:“不瞒大将军,我方才就去说服了刘邦,他明天一大早就亲自来给你谢罪了。”项羽听了,“哦。”了一声,心中突然怪异起来,看了项伯一眼,项伯赶紧接着继续说:“说实话,人家确实是入关以来,封好府库,对宫廷、百姓秋毫无犯,他是替大将军你打先锋攻下咸阳的啊,他在这儿就是真心实意地日盼夜盼你来。他说了,至于关闭函谷关那事儿,他是为了防备别的流寇作乱,怕关中财富散失,才这么做的,至于,和大将军兵戎相见的余樊君,那是降将,是他们不服沛公,自作主张那么做的,沛公毫不知情。。
沛公先入关中,消灭咸阳的秦军,俘虏朝廷君臣,大将军现在你才会这样顺利入关,他是功不可没的,你善待了沛公,收在麾下,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少了一个对头;二是让天下诸侯看到你的义举,都来归顺,唯有那样,大将军你的大业没有不成功的。”项伯这一番舌绽莲花,条条有理的说辞,殊不知都是张良教他的,只说动得项羽连连点头,最后,握拳一击几案,道:“叔父,你说得有理,我们不能那么冲动,我决定暂时不攻打刘邦了。”项伯怂恿道:“大将军英明,就刘邦那样儿,先留何妨,什么时候他不服,灭他那是时时刻刻的事儿。”好个项伯,买大计吃里扒外,还替人家开脱得圆光顺溜,将自己说得肝胆光芒四射,就是隐瞒了自己和刘邦做了新亲家那回事儿,仿佛明天刘邦就要亲送女儿鲁元来做自己儿媳,可刘邦真会这样做吗?
项羽、项伯筹划既定,忽然门外传来一声问讯:“大将军可曾歇息?”也不知是谁深夜还过来问讯?也不知项羽是否能抉择打还是不打的大计?也不知刘邦凶吉如何?如何应对?欲知后事如何,敬请看第七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