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其身不正(2/2)
“那个文官没有点后路?尤其是向秦太师这样的人,他精明太过,凡事都喜欢未雨绸缪,又不懂的放权,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为自己想个后路呢?有些文官,功劳或者名声太大的时候,聪明的都知道要放下些权利,可那些自以为聪明,以为自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的呢?”
初凡瞬间明白了,“他们喜欢给自己留后手,然后继续揽权,他们认为自己有后手,手中又有权利,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沈昭颔首,“是啊,殊不知这样就把事情弄的复杂了,简单点,放下一些权力不好吗?更何况秦太师的年龄也不小了,也该颐养天年了!可是他总认为他还年轻,还想为国家‘操劳’。”
沈昭故意加重了操劳两个字,不就是挖苦吗?
初凡继续说,“祁县,是徐家庶出的那一支为官之地,当年也就是徐家庶出的二老太爷做县令,也是他答应了孙彦出兵清缴土匪。”
“当然,徐家二老太爷之所以能跟秦太师搭上桥,也是通过孙彦进行的,之后他们研究了什么属下查不到,不过没多久,秦太师回了宁阳,不出三月,徐家的事就被爆出来了,而且还是在大厅广众之下。”
当年正好是秋闱的时候,徐老太爷被昌睿帝授命做主考官。
可是还有三天就正式开考了,大街小巷流传出了一则谣言,说徐家门风不正,徐老太爷监考出的学子,肯定也都是一些其身不正之徒。
然后就有好事的开始挖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于是在司隶的事就大家口口相传。
当时徐家幺子正在外面,跟人喝酒品茶,听了这话就反驳,说他根本就没有让人杀了那一家人,更没有跟县令联合!
这话一出,只要不是傻的,都能明白。
这徐家幺子是承认了这件事的,他真的玷污了人家有夫之妇的清白,还逼死了人家的丈夫,最后联合县令将那女子也害死了。
然后大家都说他的不是,可那个时候他的不上进也是宁阳出了名的,饶是徐家这样的大家庭,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好的。
子孙总是良莠不齐的,哪有一直都是上进有出息的子孙的人家?
可是也不知道是谁从哪听说了这件事,就说这事事发地的县令,不就是一个月前被处死的官员中的一员吗?
当初处死那个县令是昌睿帝下旨,却是徐家老太爷查证他贪腐的。
可是当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时,又有谁去管那个县令,是否真的贪腐呢?他们认为的只不过是徐家为了包庇徐家幺子做的这件事。
于是众学子们纷纷抗议,不允许徐家老太爷监考。
眼看着当时的形势有失控的可能,昌睿帝只好先撤了徐老太爷的官,并且将徐家幺子收监待查。
如果这件事不是被这么翻出来的,徐家的罪再大,也不至于会连未满十岁的小孩都不放过!甚至徐老太爷也不会被牵连的!
偏偏学子们大闹,秦太师上书,朝中众多官员也都跟着联名上书,甚至刑部还拿出了当地许多居民的口供,和万民状。
可以说,徐家是被逼着满门不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