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朝堂议(2/2)
众人一时哑口。
刘贺这才笑道:“孤认为议郎说的很有道理。既然不能耽误百姓农忙,孤也不是无知小儿了,日后会多花些心思在理政上,怕是要多劳烦诸位了。”言下之意就是要开始清理朝堂了。
“大王明理。”王吉似有些欣慰,率先开口称赞。
“议郎谏议中肯,当赏。”刘贺只单单提了王吉,倒让其他人暗悔没有先出头。殊不知,有些话第一个说的人是天才,第二说的是庸才,第三个说的就是蠢材了。
“不过少府在这里与孤论道,可有耽误了家里的农忙?”
赵昌看刘贺不仅不恼,反而顺着王吉的话说,一时摸不着头脑:“大王说笑了,我等是昌邑的臣子,自然是为政事用心,哪有什么农忙?”
刘贺轻轻偏头,像是稚子充满了疑问,毫不客气地把安乐拉下水:“可是上次我听相国说赵家又占了平民好几十亩良田,少府占了田却不用收庄稼是为何?”
“这……”赵昌哪知道刘贺说的是这事,忙不迭为自己开脱:“大王说岔了,哪里是占了平民的良田,只是昌家里人不出仕,为谋生计出资买了哪些农民家里的田罢了。”
“哦。孤还以为是书佐娶了农家的女儿,也一并收了农家的田产呢。”
刘贺状若无意地提起,赵昌却是出了一头冷汗。书佐赵恪正是赵昌的二公子,所谓娶了农家的女儿,不过是赵恪看她长得好看,强抢回家做妾室罢了。
龚遂笑道:“大王还未学到土地制度,不如少府回家将买卖田产的文书取来,让大王能够学习学习?”
这下谁还不清楚刘贺的意思!
不过出乎意料,第一个站出来的正是呈上《谏昌邑王疏》的王吉:“大王若是想学习,不止少府家中有,诸臣家中皆可查,不如一并取来?”
刘贺看向王吉,只见他面色坦然,站得端正。他私下里早使人查过,这些世家牵扯过多,家中都或多或少有猫腻,王吉这是要大义灭亲?
“郎中说的不错,这事就交给去办吧。”索性刘贺已经将安乐拖下了水,也不怕他再得罪更多人。
之后又若有所思:“孤这次去方与县,游玩时正巧路过长城,但却没看到守军的影子,可是中尉另有了安排?”
刚解决一事,刘贺却没打算朝会就这么简单的了解,马上将矛头对向了崔毅。
崔毅许是上次被刘贺震到了,这会倒没那么强硬:“前几年因先王去世,东北方小部族滋扰过甚,毅先行做主将部分人调去了东北方的榖里。如今还未做调整,是臣疏忽了。”
“嗯,中尉年纪大了,确实是有些记不清事。先父临终前曾亲点了纪珩接替中尉的位子,现下孤令纪珩为长史以辅助中尉,锻炼一段时日后中尉也可从任上歇下,这样可好?”
七夜毕竟是刘彻留下来的暗卫,明面上崔毅这个中尉还掌管着昌邑国内外的武将,权力极大。
而刘贺先对赵昌等人进行敲打,表明了自己理政的决心和态度,此时削崔毅的权时又搬出了刘髆来,即使有人想反驳也找不出好理由。
长城下的匈奴人,终究是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