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梦回1937(2/2)
将大正收拢来的所有报纸看完,陆文青对目前国内的局势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满是失望。
宣传口径历来是政治变动的风向标,从报纸上的报道可以看出,国民政府目前主要的精力还放在拆散东北军,对抗战即将到来几乎没有任何预见性。
“双十二事件”已经过去两个月,蒋介石从西安返回南京,然后甩下一干文武大臣回了溪口老家养伤,把自己用领袖人格作出的担保忘的一干二净。
张学良被囚南京,王以哲患病不出,何柱国影响有限,于学忠摇摆不定,东北军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加上各方势力拉拢分化不断,刚刚平静下来西安顿时暗流急涌。
一周以前,王以哲身中九枪惨死家中,何柱国逃到杨虎城处方才保住一命。危机关头还在西安的周恩来果断采取措施,下令将凶手逐出西安,才险之又险的让东北军避免了一场内部大屠杀的惨事。
王以哲之死意味着东北军在张学良被囚后失去了最后一个能够掌控东北军的人,剩下不论何柱国还是于学忠,都无法再将东北军凝聚成应整体,同时也意味着红军、杨虎城、东北军形成的三位一体局面宣告瓦解。
最多再过一个月,内外交困,山穷水尽的东北军即将接受国民政府的条件,陆续调离陕甘,分别开往豫南,皖北,苏北等地。然后接下来,势单力薄的杨虎城独力难支之下,也只能被逼交出军权出国。
这时候的延安只怕是正焦头烂额。民国二十五年东征虽然胜利,却也把数万中央军引到了山西,阎锡山损兵折将无数,还不得不放中央军入晋,因此对延安恨之入骨,黄河沿岸关卡无数,一颗子弹一粒米也不允许过河。
陕北贫瘠,光靠根据地根本满足不了数万红军的需要。所以在三大主力会师之后仅仅数月,便迫不及待的进行了西征,但没想到遭遇了失败。
西征惨败,红军损失的不仅是两万战斗经验丰富的指战员,三大主力之一的四方面军近乎全军覆没,深深震撼了红军高层必胜的信念,在此之后,红军开始主动寻求谈判。
陆文青很清楚,延安现在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但只要熬过往后的五个月,以后便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再也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将他们消灭。
这就像是一次涅槃,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凝聚力却更强了,更重要的是,除了尚在莫斯科的王明,党内再也无人可以挑战领袖的地位。
“要是这会儿能联系上延安就好了,这么好的机遇就白白错过了。”
陆文青心中暗自可惜,这时候的红军毫无疑问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会儿只要是能够对红军有所帮助,将来得到的回报用一本万利都不足以形容回报之丰厚。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这可不是投资某个行业获取利润那么简单,而是投资一个未来的国家!
用千载难逢都不足以形容这种机会之难得!
刚刚把报纸全部看完,一阵北风呼啸而过,陆文青扭头看向窗外,天色阴沉,黑云压顶,又是一场大风雪到来的势头。
过了一个小时,暴雪终于来临,北风肆虐呼号,雪花空中飞舞,不过大正一早就在屋内点上炭炉,关上门窗,屋内温度还算暖和。
陆文青和陈大正在屋内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忽然一阵冷风从房门出袭来,冻的两人打了个哆嗦,伴随而来的还有一道怯生生的女声。
“少爷,晚饭做好了,夫人问是否给您送过来?”
陆文青转过头来,发现是陆李氏新收的一个婢女。
穿越过来这几天,陆文青一直借口受了风寒头痛没出过院子,连饭菜都是做好了送到院里来,尽量避免和陆守荣夫妇见面,虽然自己继承了所有记忆,但毕竟知子莫若父母,陆文青心里还是有些心虚。
“不用了,你去给母亲说,我去她那里吃饭。”
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陆文青收回思绪,定了定心神,回到自己房间披上一件长袍,向陆守荣夫妇居住的后院迈步走去。
丑媳妇儿还得见公婆,自己凭白无故的占据别人儿子的身体,至少要帮别人把孝道给进了。
走到在台阶上跺了跺脚,将身上的雪花抖落干净之后,陆文青快步走进大堂,一个仆人快步走上来递上毛巾让他拂去头顶雪花。
大厅里壁炉烧得极旺,陆文青将身上大氅脱下,挂在一旁衣架上。
正厅左侧偏厅里摆着一张八仙桌,上首坐着一对中年夫妇,男的四十左右,个子不高,身材看起来有些发福,穿着一件红色袄袍,鼻梁上架着一副珐琅眼睛,看起来不像个商人,反倒像个学者。
女的看起来也不过四十,身材保持得极好,脸上画了淡妆,一袭貂袄裹身,身上简单的佩着些首饰,但都十分得体,将主人衬托的雍容华贵。
毫无疑问,这对中年夫妇,便是陆文青这一世的生身父母。
“爹,娘。”
“坐。”
“吴嫂,把饭菜端上来。”
恭敬的,威严的,慈爱的三个声音依次响起。
“你这几日还头晕么,要是还头晕,就请个大夫回家来瞧瞧。”陆李氏一脸关心的问道。
“只是受了些风,休息了几天感觉好多了,就不用请大夫了。”
“那也得小心些,你要是嫌中药苦,就去找西洋大夫让他给你开些西药,可不能拿身子开玩笑。。”
陆李氏平日里并不多话,但关系到自己儿子,还是忍不住多叮嘱了两句,这种纯粹至极的关心让陆文青感觉到很温暖,连忙笑着应下,说明日一早就去找西洋大夫抓药。
饭菜很快上来,晚饭吃的还算丰盛,三个清淡小菜,一个黄河鲤鱼,在这个没有温室种植的时代,年节刚过完的正月里能够吃到青菜无疑是件意外之喜。
陆李氏往儿子碗里夹了一块鱼肉就算是宣告晚饭的开始,陆守荣家里有着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因此晚饭吃的很是安静,只有陆李氏不时给陆文青夹菜,让他多吃点。
晚饭吃的很是平淡,一切都显得很是自然。虽然陆文青内心中对陆守荣夫妇还是有些不适应,但很陆守荣夫妇对儿子真诚的关怀却很快帮他融入到了这个家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