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燕王 > 第107章 通名报姓

第107章 通名报姓(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英雄学院纪事 系统卸载后 重生极品纨绔 无极尊上 红尘剑飘 我要选吕布 逝寰传说 雄霸南洋 三国之兵临天下 重生都市恶魔

“扬州张宗益,二十有五。”报完姓名当即朝后面走去,找地方坐下。

“下一个。”

“扬州张宗亮,二十有八。”

“下一个。”

“扬州张宗显,二十有一。”

“下一个。”

“绍兴沈贵,三十有四。”

“下一个。”

“嘉兴宋乔,二十有九。”

“下一个。”

“常州赵希,三十有八。”

“下一个。”

“江阴陈蕙,二十有五。”

“下一个。”

“临安李成文,十七。”

“下一个。”

“泗州秦昊,四十有六。”

“下一个。”

“鄂州刘显仲,二十有九。”

“下一个。”

。。。。。。

这一通通声音洪亮的通名报姓,根本让人无法读书安心看书,杨丛义干脆也就不看了,默坐听听这些同学都是哪里人,也好有个大致了解。

听了几十人,发现好像都是离临安不太远的地方,最西不过江陵,最南不过虞州,最北是在楚州,年龄大小不一,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都快五十了,五十还来上武学,真把他惊的掉下巴,不是明显混学历的吗,等学完拿到学历也该退休了,完全是在浪费朝廷的钱财,不知道是怎么通过入学考核的。

等所有人通报完姓名,小半个时辰都过去了,杨丛义回头一看,教室都快坐满了,满满的人头,就跟大学上大课一样,老师不带扩音设备,教室吵闹一点,坐在后边能听到讲课就见鬼了。不过幸好他来的早抢到了最前的位置,兵书他很多不理解的地方,能有先生讲解当然最好。

最后一个学生坐下后,考官放下手中的毛笔,数了一番名册,高声道:“本次重开武学,广招生员,共录取九十一人,今日实到七十三人。”

考官一开口,讲武堂里随即安静下来

只听考官又道:“本人国子监监承赵珉,各位生员都已见过本人,不多做介绍。你等从天南海北赶来讲武堂,所为何事?诸位当扪心自问。武学虽初建,远不如太学规模宏大,但也是圣上亲自颁诏建成,圣上在诏书中曰文武一道,是为何意?”

赵监承连发两问,无人回答。

接着说道:“武学建立已有多年,自靖康之乱后,武学停废。绍兴十二年,太学复建,至今四年,生员七百余人,而武学一直未曾复建。南渡之后人才逐渐凋零,近年来军中更是渐无可用之人,而进人据河北,虎视眈眈,夏人在西北,垂涎三尺。虽已议和,亦有忧患。是以,圣上诏曰文武一道,告诉大家文武一样重要,不可偏废,太学已成,武学也当复建。如此,今日各位才能坐在这讲武堂。大宋遭遇危难,圣上力挽狂澜,可如今还有半壁江山在金人手中,圣上日夜期盼恢复中原,今日武学既成,你等要勤勉苦学,才能不负圣上复建武学之恩,有朝一日,你等学有所成,领军恢复中原,当为大宋功臣,名传千秋!”

“驱除鞑虏,恢复中原!”杨丛义见监承说完,想起这句话,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口而出。虽然声音不是很大,但由于讲武堂里实在*静,几乎没人听不到。监承在讲话,没让人说话,哪里能随便开口。杨丛义十分后悔,倒不是因为插话,而是怕被有心人听到。

赵监承听到有人说话微微一愣,随即高声道:“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原!这是复建武学的初衷,你等要牢记在心,不可辜负圣上殷切期盼!”

未让开口,众人不语。

该说的他已说完,赵监承随即道:“好了,可去吃朝,两刻钟后回来开讲。”

众人纷纷起身出去,讲武堂不一会儿就走空。

“杨兄,你不饿吗?走了。”汤鷽见杨丛义坐在那儿发愣,便叫了他一声。

杨丛义回过神来,转眼一看见大家都走了,赶紧起身随汤鷽一起出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