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农,天下之本也(2/2)
窦太后默然。卫绾论资历、论才德俱是大臣中一流的,比起窦婴,只强不差。
新任丞相就这样定了下来。
离开长乐宫,刘启感到说不出的轻松。心里有话直接说出来,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
卫绾作风稳重,适合刘启给朝政定的主基调:稳。
作为一名合格的皇帝,刘启十分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先帝刘恒在位时,崇尚俭朴,清静无为,社会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只是,国家仍然不富裕,遇上灾荒,老百姓依然吃不饱饭。为此,先帝忧心忡忡,多次下诏讲这件事。自己接手国家以来,不改恭俭作风,继续休养生息。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大汉的农民们普遍用上铁质农具,在耕犁上安装犁壁,用以翻土碎土,提高了耕作效率。
朝廷专门下诏,要求地方官员重视农桑和植树。“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如果有官吏征用民力开采黄金珠玉,按贪污罪论处;二千石级别的官员,监督管理不力的,处以同罪。
逢上灾年,禁止内地的郡县用粮食喂马,禁止用谷物酿酒;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开垦种植。
田租税率固定为“三十税一”;修改法律,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从17岁推迟到20岁。
大汉立国到现在将近六十年,人口繁息,朝廷的库房里有余财,大大小小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
经济繁荣,奢靡之风滋长。朝廷发现了这个苗头,专门下诏强调俭朴。“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在器物上镂刻花纹图案,损耗人力,伤害农事;在衣服上绣花,编织丝带,浪费女工,影响纺织生产。各地应该重视农桑,积贮粮帛,以备灾荒。各级官员要履职尽职,疏于职守、渎职害民的,交由丞相府进行追究,予以惩处。
为鼓励农桑,刘启亲自耕种,皇后亲自采桑养蚕,为天下人做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