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汉家制度(2/2)
刘邦起初看不起儒生。大儒陆贾在他面前谈论诗书,他张口就骂:“你老子在马上得天下,学什么诗书!”
一言不合暴露出小混混的特质。陆贾毫不示弱,反唇相讥道:“马上得天下,能在马上治天下吗!”
刘邦似乎有所感悟,面有惭色。陆贾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对刘邦讲打天下与治天下的不同以及施行仁义的重要性。刘邦很受启发,让陆贾把兴亡得失的道理写下来。
陆贾写出十二篇论文,编成一部书,刘邦赐书名为《新语》。公元前195年,刘邦经过鲁地特意去了曲阜,以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之先河。
虽然尊重儒家学者,刘邦却很清楚,仅靠儒家主张的仁爱、礼仪,无法治理好庞大的国家。汉初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是黄老之术,具体事务的处理往往沿用秦朝的严苛法术。
西晋学者皇甫谧认为,刘邦从夺天下开始就兼用霸、王之道。所谓霸、王道,外黄老而内法。
后世汉宣帝教训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的借鉴“汉家制度”的治国方式。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也要讲霸、王道,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