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隋朝第8条好汉——到底是谁?】(2/2)
虽然排名并不靠前,可确是唯一的上一辈的老将,其他十几位都是他的子侄,身强力壮正当年,杨林同他们父亲都交过手,几十年过去了又和儿子们对阵,仍然威风不减当年,就像瓦尔德内尔从蔡振华打到刘国梁,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
本来作为开国元勋,杨林应该坐镇边疆,巩固国防,安民生产,可没想到隋炀帝杨广荒淫暴敛,弄得民不聊生,老将军以皇叔的身份进长安清君侧,整顿朝纲,可见其作为开国元老,头脑清醒,深知巩固政权的重要性。
……
然而杨广并不纳谏,继续倒行逆施,进一步劳命伤财,要开凿大运河、下扬州赏花,杨林又不辞辛苦跑去劝阻,作为臣子,他敬忠举谏,作为长辈,他严加训导,可谓完全尽了自己的责任。
……
杨广作恶非他之错,而战死乃是各为其主,对杨林没有个人仇恨,并劝其归隐山林,由此可见靠山王对人以诚相待。
可杨广再做恶也还是皇侄,杨林还得保,哪怕境况险恶,哪怕自己年老多病,他还是得竭尽全力地与义军和反王周旋。
即使到了最后时刻,大厦已倾,他还是要用金镶玉玺作诱饵,孤注一掷,与敌人作最后的拼搏,这种精神也换来了各路英雄的尊敬,铜旗阵里相见,仍尊称一声“王驾千岁,别来无恙”。
只可惜最后人力不可抗天,大势已去,靠山王兵败如山倒,被罗成逼得无法,只得拔剑自刎。
即使到最后,秦琼也觉得老王对他一直不薄,下不去手,可见杨林作为个人英雄,作为武艺智谋俱佳的大将,一直是尽忠尽义,无可厚非的。
另外,在杨林自刎之前曾提醒秦琼说,当时的瓦岗寨之主西魏王李密胸无大志,建议秦琼拿金镶玉玺投奔李渊……
……
秦琼没有听取这个建议,结果后来李密果然做出了“玉玺换萧妃”、“瓦岗散将”等事……
而秦琼最终也的确投奔了李唐,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可见当时杨林对于隋唐政局了如指掌,明知隋朝无力回天却还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忠贞,也增加了小说中这个人物的悲情英雄气度。
然而杨林最后的下场却又那么凄惨,那么无奈;仔细分析其原因,表面来看是杨广昏庸无道;老贼宇文化及助纣为虐;起义军风起云涌。
究其深源,还是因为隋朝建国方始,根基不稳,许多前朝残余没有勤扫干净,民心没有安定,正常的农业生产还没恢复,各路反王都是割据的小诸侯,各位英雄许多都是前朝的后裔。
……
纵观中国历史上兴盛的王朝,莫不是有个马上的开国之君平天下,接下来就有个懂得休养生息的皇帝守天下,汉朝如此,唐朝如此,明朝也如此。
而相反,短命的王朝,如秦朝和隋朝都是没有后继好好修养安定,只传到第二代就灭亡了,正映了那句老话“创业难,守业更难!”
……
杨林的悲剧也正于此,不过总算值得安慰的是,隋朝虽然短暂,但却像秦朝一样,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开创的律法,礼仪,官僚制度等都被唐朝全盘继承并发扬光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造就了后来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老将军可以安息了。
……
……
声明:本章非原创。
注:本章作为(等待上传图片功能恢复)和(修改章节的时间过长)的一个补充,本章节内容非作者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