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中南总督区3(1/2)
第一二二章中南总督区3
中南区当地的大土地所有者,主要是当地的大地主和豪绅、豪族、原贵族,面对总督府制定、公布出来的这种严厉的土地级差税赋政策,和枪支管理法,立即就慌了手脚。
但是,总督府也并不是就要剥夺他们的财富,随之就出台一个《鼓励发展工商业条例》,上面是明确告诉那些大家族和豪族、贵族,他们今后的出路是参与工业化和商业发展,守着土地是没有多少财路或出路的,随着条例还有一份附录,上面是亚洲投资、北美投资、欧洲投资所属的各种机械公司和商业公司的产品目录、合作项目,琳琅满目地罗列了上千种设备、项目、收购品种。
王致鸣是要把这些手上有资金的家族、豪族、贵族,驱赶到工业、商业领域之中去,利用他们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发展轻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商业,还是给他们留下了一个产业链(食物链?)中端的位置,他们要是不识相,那他也不会勉强
自然地,任何新政策的实施,那是肯定会有一些人反对,也会有人抗拒的,更可能甚至有人铤而走险。但是,这些反抗力量、势力,在绝对实力面前,那就是纯属找死。那些发动暴*的家族或个人、单个家庭,除在对抗中被直接击毙的之外,其它的参与者和其家属,只要拿枪、拿刀的和事主的直系血亲成员,都被逮捕后立即就地枪决。
剩余的男性成员,都被直接宣布为叛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全部被直接遣送至煤矿劳改,刑期三十年。至于其它的女性成员,按照大清律,直接“官卖”到南美的两个自治区和即将接手的海外领地,这里稍微有些不同之处,就是规定不能买到ji院,买主必须是华人、华侨、华裔和东华国籍。
王致鸣对这些闹事的越南土著,那是不会客气、不会手软的,这些远亲们就是喂不饱的的豺狼,他们的血液里面只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反目成仇的遗传因子,这样的人留下来做什么?
他就是要利用这次新颁发土地法的契机,尽可能地把前越南本地的豪族和豪门势力清理一番,一举削弱本地的土著势力,为长治久安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政府也不急于收回那些豪门望族手上的超标土地,而是以高额的级差税赋和撂荒税,逼迫他们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去出售那些超标的土地,既然已经颁布了新的土地法,谁还会购买超标的土地,普通农民哪里又有钱来购买这些超标的土地呢?
于是中南区的土地价格是一路下滑、无人问津,最后总督府都是以白菜价收购了那些超标的土地,收回来的土地和政府手中的公有土地、荒地,马上就被整合成一个个标准的垦殖区,在当地招工进行移民新村的基础建设,为即将到来的移民修建木质的临时房屋,总督府组织机械化施工队,为这些移民垦殖区修建标准的农田水利设施、小型水库、发电站,和村子里面的道路、给排水管道、卫生所,以及其它的公共和商业建筑。
每个移民新村,都是大约七、八十户的规模,大致的人口总数是三、四百人左右,都安排有四、五家华人或华侨家庭居住,他们的职责是以承包的方式,负责帮助移民们尽快适应本地的气候,掌握当地农时,学会本地水稻和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其它的就是教会移民们认识周围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对毒物的防治。
他们的任务时间是三年,在这三年里,他们的农税是全免的,另外再免税提供给每家十亩中下等水田作为报酬,三年期满后,政府开始按照土地法征税。
在各地登记土地、收缴枪支的时间内,工作队就组织、带领本地的无地农民,在本地开荒,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开荒的土地办理土地登记和纳税证书后,直接分给那些贫困的无地农民。
期间,阿拉斯加和东华的农业专家、农田水利专家、水电专家、工程队,也陆续抵达三地,指导、帮助三地基层政府进行农田和水利建设,越北的水泥厂也提供大量的水泥,上海、台湾的钢铁厂,也提供大量的建筑钢材。王致鸣集团的几家机械厂,也提供大量的各型水轮机组、电力输变电设备。总督区内各地乡村,从七月份起,陆陆续续、轰轰烈烈地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农业基础建设。
王致鸣是要把四省一地,建设成为他的大粮仓,俗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何况他将来要面临的是一个人口巨大的一个国家,没有大量的粮食储备,是会出问题的。
中南区这里的大多数地区,都是可以种植水稻的,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洞里萨湖周边,直至泰国接壤地区,就是三个东南亚的大粮仓,那里是可以一年三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