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小胖子(2/2)
重载十二枚时,其中八枚液氧、四枚液氢,其爆炸当量在200吨左右,编队当量602吨
无疑,这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大的“骇弹”了
以后随着储液罐技术、材料的提高,保存和运输的安全性提高后,再想法把两种液态气体整合到一个容器,变成“超级混合气体炸弹”,如果再加上滑翔、无线电制导技术,就相当于是一种制导炸弹了。
王致鸣是想把它迅速运用到地面战场上,利用其瞬间的高温、高压产生的爆轰波,作为面杀伤武器和摧毁物资储存点、炮兵阵地、堡垒(封闭空间)的专用炸弹。
投掷的方式是轨道式滑行出舱、伞降减速、无线电遥控和水银高度计控制起爆。
这样一来,就只能是加装了滑轨的运输艇才能胜任,轰炸艇是没有办法改装那么大的弹仓和挂架的。一艘运输艇可以在十五秒内把六枚“小胖子”投放出去。
本来,他想采用滑翔炸弹的原理来设计,这样轰炸编队的安全系数要高一些,但是那玩意儿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加装复杂的姿态和控制系统的,过几年再说吧。
这次他给后裔行动,就准备了十二艘,加装了滑轨的龙一型运输艇,轰炸的方式是三艘一组,呈后等腰三角形编队,在两千五百米高度、以240公里/小时(每秒水平移动米)的最高航速飞行,一边爬升、一边投弹,投完弹就立即左右45°之内的转向,尽快离开炸点圆心。
炸弹在三副橘黄色和红色布幅缝制的减速伞作用下,下降时间是三十五秒左右,到达六米至十米的起爆高度,这时飞艇已经离开爆点两千多米,爬升到三千多米的高度,爆炸的冲击波也无法对飞艇造成伤害。
这种轰炸方式,是一种最适合面积轰炸的技术,他也取了一个名字:魔毯之旅,英文OrganizeIsler,缩写OI。
这批首次执行OI小胖子轰炸任务的每个编队,都有一艘炮艇跟随,上面搭载的是一个有六台高速摄影机的摄影队,和一个六人武器评估小组,他们负责在十千米外,拍摄爆炸时的蘑菇云团,以及爆轰波、冲击波半径范围,爆炸结束后将抵近拍摄,查看爆炸实际损伤范围和评估弹药的威力。
这次,他就准备在日本人身上,来试验这种“骇弹”武器的威力。
在现在这个时代,三艘飞艇投掷相当于一百一十吨当量的炸弹,不啻于是一种亚核弹的威力。王致鸣搞怪地对“魔毯之旅”取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字——「佛门之怒」,他是准备把魔毯用到针对西方国家,佛门用到对付亚洲佛教国家,对外宣传统一采用这个名字,内部还是采用“空气炸弹”命名。
现在的原子能技术、理论和观念还是胚胎状态,“核”的观念要在三十、四十年代才会逐步形成、完善,他不怕泄密,对内外的解释都是“骇人听闻的炸弹”
后世的美国佬,就是在全世界到处找茬,顺带试验自己的各种新武器、新装备;
抗日战争时期,小日本也拿中国人和其它国籍的战俘、平民,来试验各种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现在,他只是收取日本人,在另一个时空犯罪的利息而已,他到是没有一点精神、道德压力,他感觉很爽那是爽歪歪滴
对第二师团的空袭,是四个编队,十二艘运输艇,编队、作战代号4A,分别对付第二师团的四个联队驻地,六百多公里的空中距离,三个多小时内就可以到达,七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任务返航,轰炸的时间是日本人下午东京时间五点左右吃晚饭时。
那些两、三千人的联队,可能会在轰炸中直接损失掉三分之一的人员,另外的人员不是烧伤就是震伤,战斗力应该下降三分之二。
随后是准备对距离八丈岛三百六十多公里,在名古屋的第三师团实施同样的轰炸,时间是三月五日凌晨,编队、作战代号是4B;
三月五日深夜或六日凌晨,是对第五师团采用“小胖子”的轰炸,作战代号是4B;晚上空降团和台湾二团,将对第五师团实施战术包围,六日拂晓时,对第五师团进行毁灭性打击。
6:15,跟随的指挥艇报告四个分队完成任务、已经开始返航,炮艇开始也抵近观察、记录轰炸的效果。
指挥艇报告说,看见了四个低矮的爆炸云团,以及明显的冲击波,冲击波的最远距离有五千米左右,毁损半径在三千米左右,现在爆心外延一千多米的范围内开始燃起大火……
第三十七章大小胖子
第三十七章大小胖子,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