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雏鹰(2/2)
这里是山西雏鹰学校的总校,山西境内的雏鹰学校都由这里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也是山西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这里的占地面积还是相当的大,有两百多亩,鹰校也没有再扩大面积,只是改造了围墙和前后大门,在后门增加了一个汽车进出的大门,在后花园犄角,安装了一台煤炭做燃料的两千四百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和一台暖气锅炉,打了一口深井、建了一座三十米高的水塔、一套水处理系统,整个大院重建了给排水系统,安装了一整套照明电供电线路和路灯、广场照明,漂亮的后花园自然就只有放弃,改建成一个小学标准(200米跑道)的运动场,规划的在校生人数是两千人,教职员工、保育员的人数是一百五十人至两百人。
学校的所有设备和配置,都是目前他能够公开的产品之中最好的,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礼堂,平时组织孩子们晚上看电影,内容是世界各地的风光片、工厂的生产培训教育片,军队的军事教育片,部分严格审查的各国文艺片和故事片。当然,也有每个月一部的纪录片,大部分是少爷到各地雏鹰学校和职业学校、训练营看望孩子们的纪录片,现在也有五个丫头,以夫人的身份,代表少爷去看望、关怀孩子们的身影。
现在山西境内已经有四个这样规模的雏鹰学校,太原一个,大同、运城、阳泉都有一个。四个学校的人数都有一千多人,大部分是十岁至十四岁的流浪儿,部分是十五六岁的孤儿,每个学校都收养了一百多婴幼儿,大部分都是女婴。
现在他的师资力量还不够支持他大量的收养流浪儿,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文化教育是力有不逮的,但是,他又不想放弃。
因此,雏鹰学校实际上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筛选过的,不太适合接受完整基础教育的半大孩子,这部分就集中在太原城外的飞艇基地,日常安排是半天识字、简单的四则运算学习,半天参加体育锻炼和担负基地的杂务工作,比如打扫卫生、植树、菜地、洗衣房、食堂等等之类辅助性劳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可以胜任的简单工作,以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习惯,养成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
年满十六岁的孩子,经过文化考核合格的,可以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习技术,以后直接进集团的工厂或公司工作,也可以选择去军校学习,当然,军校是东华的初级军校,不是李二老爷子的保定军校,自己的军官还是在自己的军校接受教育好些,大清境内的风气,不太适合这些今后注定是自己忠实拥趸的孩子们。
每周安排一个半天的军事训练,这是雏鹰学校的“军国民化”教育的基本项目。其中的多数孩子,以后都可能会选择到少爷的军队去当兵,或者直接进入集团的安全系统接受训练,以后可以选择进入政府的警察系统,部分会进入各地的工厂、公司工作。适合做政府工作的孩子就在年满十八岁之后,集中到上海的行政管理学校去接受培训。
这个行政管理学校,实际上就是少爷的“官员培训系统”里面的基层机构,那里的学员毕业后,都会安排到今后将转为行政机构的部门去工作。这些孩子是他今后制约官场的一部分基本力量。自然地,这些孩子在今后的晋升机会上,会比其它的官员多一些。
另外一部分就是适合读书的孩子,他们就在城里的雏鹰学校里面,接受比较系统的文化教育,学习基础知识,以后就靠考核成绩决定自己的去向,考上的就继续学习,考不上的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到工厂、公司去工作,一种是去行政管理学校继续学习。
现在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此类学校、机构,已经大大小小的有几百个,在册人数已经有五十多万人,这几年前前后后已经有十多万,年满十六岁的孩子被送到洛杉矶或阿拉斯加的各级学校,接受教育或职业培训,部分选择去了东华的军校或军队,现在少爷的行政系统里面,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现了这批孩子的身影。
王致鸣的目标是全国各省,都要建立六个左右的中心雏鹰学校,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设立二级、三级雏鹰学校,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今后其中的一部分学校,就将转制为面向当地中上层子女的寄宿学校,成为各地最好的学校。
既然社会分工和几千年形成的等级观念他无法去打破,那就充分地利用起来,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从社会中上层的子女身上做文章。其它的不说什么奢望了,只是让这些第二代、第三代人,理解民族独立、民族团结、国家利益与自己的密切关系,接受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观念,明白少爷对他们的期望和必然的回报,把这些二、三代的孩子们,都尽可能的拢到自己设定的框架内,成为国家今后可靠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
求推荐!求收藏!
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