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廉政金和军费(一)(2/2)
这个第一好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公务员与普通民众不一样的区别,就在于普通民众犯罪,他也只能影响到他自己和周围有限的少数部分人;而公务员的行为是代表国家、政府,他影响的是整个社会、大众、国家利益,甚至是根本利益,因此,他违规、犯罪的危害性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是无法挽回损失的,因此罪加一等都是轻的。在中国这个几千年“官本位”的国家,好像官员天生就要高人一等,所以才会被叫了几千年的“官老爷”、“官爷”、“官差”,带个“官”字就身价百倍,就无往而不利,就所向披靡,就“见神杀神”、“遇佛杀佛”,反正是“威风凛凛”、“器宇轩昂”、“‘正’气凛然”……啧啧,反正不得了。
黄业曾经遇到一个大城市郊区的村支书和一个村长。乖乖,那是不得了,够威风、够霸气。全村的男女老少见到他们就像臣民见到帝王一样,他们甚至就可以公开地、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每年从村财政收入里给自己开几十万的工资、补助、劳务费、招待费、健康费、误工费、出差费、汽油费、停车费、住房补贴费、烟酒费、秘书费,甚至荒唐到“**”和“中镖”后的治疗费都要全村百姓给他买单,他们就敢给自己用公款买四五十万的进口车,而且还是怕“影响不好”,“将就”、“对付”、“马马虎虎”地用一用,好阔气、好福气、好……。几个心腹、“贴心豆瓣”,每年也有十几万乱七八糟的各色收入,而这个村子的百姓大多数还处于基本温饱状态。
那他们所开销的村财政资金是哪里来的呢?说了你可能都不信,那是全村的土地出让金,是农民的承包地土地出让金,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饭碗啊。
我都不理解他们的这些行为依据是什么,而这些出让金是有限的,是一次性的,是不可再生的,他们这些农村子弟难道不知道这些道理?吃完、喝完、用完后,不说那些百姓,就说他们自己,以后怎么办?他们不是政府框架里的公务员,只是中国特色的“‘民选’村官”,他们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普通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络员,他们哪来的“胆气”和“勇气”,视民众为“草芥”,可以“予取予夺”、“是无忌惮”?
可见在中国社会,“官”之一字的威力,那是相当的不一般。
王致鸣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心术、心机、心态都不适合“做官”的人统统拒之门外,中国这么多人,三只脚的蛤蟆不好找,想做官的人多的是,真正想为民、为国做事的人也多的是,中国也从来不缺“当官不为名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好官,不缺这些被“官本位”所俘虏的人。他就是要让今后他控制下的中国政府里的官员,不敢想违规、违法的事情,做了就准备付出自己家人或家族几代人的代价,对中国这个对做官一途津津有味、锲而不舍、乐此不疲,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争取一顶“官帽”的民族来说,那是相当严苛的处罚,等于是断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出路,当然,这也只是对那些还没有经过“洗脑”的家族而言,洗过脑的家族是不会再把家族的利益全部放在“做官一途”之上,因为“发财”的路径现在、以后都不会再是靠“做官”一途,还有许多比做官发财更快、更好的路径。
那是不是以后在王致鸣控制的中国,做官的风险就大了呢?
其实,这也不是风险大小的问题,只要您不去想那些违规、违法的事情,也不去做那些违规、违法的事情,您会有什么风险?
中国的一句官场老话是:千里为官只为财。
既然做官的目的如此,那他就提高官员的薪金、福利待遇,而且你老老实实地做官,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服务、谋利益,就还有一笔丰厚的“廉政金”或者说是奖金等着您,不比一般的中小生意获利差,这是老百姓,是他——三少爷给这些“规矩做官”的官员们发的“年终红包”,使得官员的总体收入、生活水平,相当于帝国中产阶级的中等水平以上,官员及其家人的生活是可以过得很好的。
如果你还是嫌收入低,那就对不起了,做官就是这种收入水平,不会再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好事,如果你心里不平衡,想伸手去拿些不该自己拿的利益,那就对不起,你就准备对自己的人生说“拜拜”,同时也要准备帮自己的直系亲属或家族三代人,对城市生活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