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抓住面包(2/2)
沉稳,缜密,就如十几年的密战生涯一样,不管面对任何问题,总是于司空见惯中,独辟蹊径地走出一条新路。
钟有光这回来了劲,猛吸几口烟,掐了,回头一招手,李坚大步走了过来。
“李副处长,马上派人去查清楚,这些面包是哪家面包店里卖出来的,昨天有谁买过,这玩意一般老百姓还吃不起,估计买的人不多,店里应该都有印象的,是熟人的,马上摸清底细,是生人的,要他们回忆出有价值的东西。”
李坚一听,以为是钟有光的主意,脸上现出佩服的样儿。看不出,这钟副局长几个案件跟下来,也快成办案专家了。
他急忙转身,安排两名侦查员,叮嘱了一番,看着他俩提着袋子飞也似地下山去了。
山地上,一伙人继续忙碌着。
十点钟,老张开着车,乔向文和许一梅一起,准时赶到了火车站。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修和建设,临江铁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每天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八千,过了解放前的六千人的记录。
临江火车站,几个颇具气势的大字,是一位林江籍的国民党高官见书法家题写的,阳光下,几个鎏金大字,分外醒目。
军管之初,曾有人提议,**的火车站,怎么能用国民党的高官题词,还是乔向文力排众议,保留了这个题词,人家出了高官,还是当年全国有名的书法家嘛,**得了江山,也不必变得小鸡肚肠,况且,留着放在那里,本身就能充分显示执政者的一种气度。
不过,作为妥协,乔向文同意,把那大字右下角的题词人的名字悄然摘去。
车站里人山人海,大批南来北往的旅客充分体现了临江的繁华和影响力。
汽车开到时,警卫员小马小马下车,飞快地和门卫的同志说了一下,铁门打开,汽车便直接开到了站头上,跟在后面的,还有医院的一辆大车子。
乔向文向来反对特殊化
这次是个例外,因为许一梅汇报,马军长的老母亲半身不遂,只能坐在轮椅上推行,穿过长长的旅客通道,实在不便……
两分钟过后,一声长鸣,山东来的火车进站了。
根据预先的了解,一行人在第九车厢下面候着。
老太太满头白,被全部挽在后面梳成髻,十分慈祥,衣着朴素,但非常干净,个子小小的,虽然伤病,但是精神矍铄。虽然皱纹爬上了嘴角、眼角、额头,但是,一看上去就是一位乐观豁达的老人。
当一个远房侄子推着轮椅出现在车厢门口时,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
乔向文忙上前,帮着一起把轮椅台抬下。
老太太很是过意不去,说给大伙添乱了。
乔向文推着老人慢慢移向车子。
第三二六章抓住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