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1/2)
收费章节(12点)
238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从这一点上来说,贾政是个很聪明的人。
不过,贾政也找过原因,为什么自己迟迟不得升迁,还从原来的工部主事这个实职变成了员外郎这样的虚衔。贾政自认,自己也是世家子弟,论接人待物,自己不会输给自己的哥哥,可是为什么,自己却做了数年工部主事之后,却反而成了员外郎这个的摆设,而自己的哥哥也是从主事开始做的,却在短短的几年内升了官,又提了品级。
贾政曾经反复地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今日不过是偶尔听了一次墙角,听见自己的妻子这么一说,贾政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犯了大忌。自己不同于贾赦这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自己向来是以读书人自居的,还养着一群清客,以示礼贤下士。可是自己却偏偏在大义上犯了错。
三常五纲是读书人的行为准则,而读书人也是最讲究礼法尊卑和长幼有序的。就是自己再怎么得了母亲的心,自己也不能将哥哥撵到后花园里住着,自己却住了荣禧堂。这荣禧堂,自己的母亲住得,自己的哥哥住得,唯有自己一家不能住,因为自己不是这荣国府的正经爵爷,自己的母亲百年以后,两房一分家,自己一家就是旁支。
工部虽然很多都不是进士科出来的,已经算是好的了,若是在礼部或者是吏部,足够让自己回家吃自己了。
这个世道就是这样。自己鸠占鹊巢,就是错。
可是,要贾政搬出荣禧堂,贾政又舍不得。贾政不是真糊涂,他知道,凭自己的那点点俸禄,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的清客,还有自己收集的字画孤本书籍,这些都是要银钱的。如果自己一家搬出了荣禧堂,那么自己的妻子也必须跟着放下手里的管家大权,那么自己的生活档次绝对会降低不止一个等级。这还不算其他的损失。
贾政想起当初邢夫人刚进门的时候,不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将自己的花销送来,反而要求按照规矩办事,结果激怒了贾母,被剥夺的管家大权不说,还饱受指责,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数落邢夫人刻薄小气的。
贾政知道邢夫人没有错,邢夫人的失败就是因为邢夫人不识时务,因为邢夫人只会规规矩矩地照着章程办事,不知道变通。可是贾政也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不说别的,就是自己那个侄女青和郡君,就有足够的能耐让自己一辈子翻不了身。别的地方,贾政不知道,但是贾政毕竟是工部的官吏,虽然只是一个挂名的,每个月也只是去部里报到那么几次。可就是这偶尔去了几次,贾政就听说了很多事。就好比今年,工部来了好几个新人,都是过了明算科的,而明算科的头几名,都进了户部和内府。据说,因为今年的新官吏因为素质好,户部和内府还打了好几次官司,最后,还是圣上出来调停的。而这那几个名列前茅的,好几个都是他贾政的族人,都曾经在长辈的带领下,给自己的那个侄女青和郡君请过安。贾政还听说,他们能过明算科,也是因为自己那个侄女的帮忙牵线,请了个好老师。
贾政看过明算科的试卷。第一场考诗词,第二场考经史子集,这两场跟进士科没多大区别,而且对诗词的要求也没有进士科那么严,关键是第三场,考的是术数,而不是策论。术数的题目很多,就是户部的相关官员,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做完的人都不多,何况还要准确率。所以,明算科能考高分的人,每一年都不多。
而本朝和前宋一样,读书人的地位很高,而相对的,对农民还好,对工匠和商人,就没有那么客气了。连带地,通晓《九章算术》的人,也少了。所以六部里面,户部工部兵部,还有内府,都很缺人手。而进士科的出来的官员,根本就很难满足这四个部门的需要。所以今年那几个好苗子都格外抢手,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一大半都姓贾,是贾氏一族的族人。
贾政不知道自己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但是却知道,在户部工部兵部和内府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这几个族人能够挑起担子,只要他们做人不要太嚣张,他们很快就能够顺利融入官场,也会比容易其他人更容易得到升迁。因为部里的熟手太少了,而事情永远做得做不完。虽然明算科出身的官员很少能够升到四品以上,可是却不是说一定没有。贾政可以想象到,这几个新秀在官场上出头人地,压自己一头,然后在族里的祭祀的时候,再踩自己一脚的情形。
如果自己再跟大房那边起了冲突,那些族人绝对不会这么容易就放过自己的。贾政此刻无比相信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自己的侄女既然能将那么多的族人训练出来,让他们通过明算科的考试,那么将来,她也能够培养更多的人出来。贾政已经看到了,有很多族人都跑到贾赦邢夫人跟前奉承,为的还不是前程二字。而到自己跟前的人越来越少,还大多都是奴才。
贾政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偏爱。与王夫人不同,他是相信自己的母亲是真心对待自己的,也相信自己的母亲是真心疼爱自己的儿子贾宝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