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鸿门宴(下)(2/2)
“殿下仁慈,这才使我们两族百姓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今日我们是真心前来归附。”范羽躬身施礼。
“早就听闻浪穹部族长文武双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李俊笑道。
“愿为殿下效力。”范羽施礼道。
“李力。”李俊转身回到自己的玉座之上坐下,李力则取出一卷黄绢展开念道:“白虎堂赵王谕旨,赐封浪穹部族长范羽为长城王,赐封施浪部族长施恩为开南侯。令,赐封魏无忌为魏侯,封地在唐封川。”
“臣等谢殿下”三人赶紧再次跪地施礼,特别是魏无忌当听到自己被封为魏侯的时候心都差点奔出来。
“臣有一事向请求殿下,不知可否?”范羽再次施礼道。
“长城侯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李俊笑道。
“臣有一女叫范晓贞,臣想将她献给殿下为婢,这也是我们浪穹部所有族人的荣幸。”范羽以全族人的荣誉来要挟,不希望李俊拒绝。
“既然如此,那孤若是推辞岂不是不近人情了。来人,设宴款待三位侯爷。”李俊笑道。
这次南诏之战持续一年之久,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吴王的气焰不可一世,不但与梁帝再次在淮南开战,更是在年初的时候便登基为帝,立国号为吴国,大肆封赏大臣。如今在岭南道东部与飞龙卫大打出手,严重影响到了飞龙卫在南方的局势。
如今南诏战事已经结束,李俊也打算率军北上禄州,准备对矜中道进行攻伐之战。但在此之前必须选择一位大将留在阳苴咩城镇住这些新赐封的九位侯爵,只是这个人选却难住了李俊。
原本李俊打算让封常清留在阳苴咩城,但结果人家封常清不打算就这么留在这里无仗可打。所以李俊便在李斌身上留守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终于下定决心。
七月十八日,李俊赐封世子李斌为赵侯,留守阳苴咩城主持大局,并且让上官玉儿带着女儿李媚儿来阳苴咩城。
三日后,东卫,南卫,青狼卫启程北上。但就在这个时候,金城白虎堂派人专程送来了一封书函。
看过这封书函之后,李俊在阳苴咩城的皇宫内院静思了整整七日,最后大军才启程北上前往姚州先行休整。自己则秘密返回了金城,因为白虎堂送来的那封书函中写着一个不能在推迟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已经在安西等地传的沸沸扬扬。
自从吴王建国登基之后,白虎堂的众臣便纷纷上书要求李俊登基称帝,致使高云飞他们被烦的头都大了。最后他们便联名给李俊来了这么一封书函,他们也希望李俊可以登基称帝,如此便能更加稳定现在的局势。
李俊想了很久最后便决定在金城登基,但此事他不想提前让任何人知晓,因为梁帝,吴帝以及辽帝登基之后便都立了太子。只是李俊还没有决定立谁为太子,因为太子一旦确立,日后很难再做变更,否则只怕朝臣们会坚决反对。
九月初三,李俊一行人返回金城,在白虎堂围绕是不是该登基称帝商讨了整整两日。
“殿下,如今我们白虎堂的治下地界以及人口远不是梁帝与吴帝可以比拟的,但他们一个个都先后称帝。如今大唐正统已经覆灭数年,我们也不能就这样赵王的一直称呼殿下。再者,时机已经成熟,殿下不可再推辞。”崔明远上前劝说道。
“殿下,崔大人说的极是,请殿下以天下黎民为重,即日登基称帝。”高云飞也是力劝道。
“如今殿下四处征战,名不正言不顺。只有殿下登基称帝,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征战四方,到时候百姓便会闻风而归。”邱世凡也劝说道。
“其实孤想了很久,打算接受你们的劝谏,择日登基称帝。所有一切的安排便交给你们来处理。”李俊笑道。
“殿下英明。”众人见李俊终于肯松口,心里便放心不少。
众人离开后,便各自去处理李俊登基的事情,什么建国号,封赏众臣等一系列事情要做。
李俊登基的事情立刻便在河西以及安西传开了,当百姓们得知此事后,一个个开心不已,因为李俊打算延续大唐的政权。国号依旧为大唐帝国,年号为天德,对于对众臣的封赏,崔明远也一一列出来。
由于李俊打算登基,赵王府的人最为开心,但最为不开心的也是赵王府里的人。由于李俊登基,那皇后会立何人?太子又是何人?这一切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她们各自的未来。原本大家在赵王府时,都是姐妹,但李俊若是登基她们便会各有封赏,到时候便会君臣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