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2/2)
随着一批歼十b轻型战斗机的到来,那些个学员都来了精神。他们知道,这些先进的三代战机是为自己准备的,一下子就没有觉了。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随着第一个学员驾驶了教练机上天后,大家更加的努力了。很快,到了上天标准的飞行员越来越多。天上已经能看到歼十的影子了。云羽说:“让他们飞,不要怕摔,更不怕费油,必要时准备一场实弹演习。”
歼十属于轻型战机,苏两七是重型战机,歼十的到来刚好形成了高低搭配,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最近一个多月,美军那边消停了,再也没有飞机过来袭扰。云羽知道,那边一定也是一刻没闲着,我们进步,那边一定也在进步呢。
瓦乌的人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了,手头有了钱,心里都踏实了。他们开始考虑买点什么。但是这里是个物资匮乏的地带,有钱都没处花。一旦有点新鲜玩意,贵得离谱。一个影碟机都要八百块钱。同样的东西,在国内也就两百块钱罢了。光碟十块钱一张,那破盗版光碟在国内都是论斤称的。
布特发现,必须控制物价了。控制物价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进口大量的生活用品,然后低价销售。如果这样,又打击了那些千辛万苦的倒爷。只能是雇佣那些倒爷当员工,搞合作社才行。布特发现,民主制度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根本行不通的,只能是计划经济。他开始专心看毛泽=东思想,从里面找着一些治国的办法。
彩钢板总算是投产了,云羽看着一块块的板子从机器里压出来的时候笑了。接着,一些手工业者被请进了工厂,开始加工门窗。房屋的设计图都弄好了,有大有小。包括瓦乌的城市规划图也都弄了出来。云羽开始在瓦乌搞拆迁了。在这里拆迁不是多难的事情。那边建好了一条街的房子,这边的人拎着包欢呼雀跃就跑过去了。一边走一边笑,他们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的屋子。
当本地居民都住上新房后,也只是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空出了大批的土地来。云羽开始建商品房了,一栋栋的商品房建了起来,店铺,商业街都规划的很好。于是,开始有外地人迁移了过来,因为在这里,没有杀戮,有的是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医院,公交车(一辆辆驴车定点拉人),还有直达首都的长途汽车。这里有南苏丹上最丰富的市场,可以说是天堂一样的生活。在这里,大家都有工作,都能赚到人民币。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几乎花掉了云羽和布特所有的积蓄,总算是把社会的基础搭建起来的。虽然没有税收,没有盈利,但起码赢得了人心。人心才是最大的财富。中国人,是瓦乌的大救星!这是瓦乌人的共识。
这天,云羽徒步朝着学校走去。行人见到云羽纷纷行礼,云羽也笑着还礼。大家都习惯看到这位领导人走在街上,只是对着云羽一笑后就都忙自己的了。
街边上,开始出现了新鲜的蔬菜。这里种植蔬菜长得很快,水井在瓦乌周围打了不下百口。都是深水井,基本能满足农户的需求。每天早上,都会有农村的妇女头顶着新鲜蔬菜进城。她们发现,无论自己弄来多少,都不够城里人吃的。
瓦乌人的进食量越来越大,是以前的十倍。云羽知道,大家的生活水平总算是上来了。从粮食和蔬菜的消耗量就看得出。孩子们的体型也都正常了,不再是大脑袋大肚子的样子,那样子让人看了揪心又恐惧。
同时,问题又来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瓦乌的大街小巷里有了一批批的乞丐,也可以说是难民。他们根本不找工作,就靠着乞讨为生。而且这类人越来越多,瓦乌成了一个乞丐之城。
开始的时候,瓦乌本地人还会拿出食物和他们分享,但是他们发现,越是这样,乞丐就会越多。同时,瓦乌政府颁布了法令,禁制对行乞者施舍,让他们自生自灭。如此一来,一部分乞丐开始返乡,一部分试图去找工作。还有一部分,干起了偷摸的事情。最倒霉的就属郊区的农民,有时候早上醒来去菜园子割菜,却发现一园子的菜都丢光了。
布特最近因为这个事愁坏了,他去了市政府,和市长商量,要求他们加大警力。市长开始选拔警员和组建巡逻队,并且要求每家每户要协助警务人员做好防盗工作。布特这才发现,有些事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的。
瓦乌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南苏丹的经济中心,就像是中国的上海一样。外地人开始来这里做生意了,这是个好的开始。同时,吸引了大量的知识青年来这里发展。随着人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又不行了,路上开始有汽车了,并且越来越多,经常有撞人的事情发生。这里的人对汽车没啥概念,开车的也对行人没概念。路倒是挺宽,孩子们非要在路中间奔跑嬉戏,开车的忽左忽右,也没有个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