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缠足之争议(1/2)
第二日,唐烨自然就顶了个黑眼圈,唐氏略带小心的问唐烨昨晚是不是没睡好,听到唐烨说快到凌晨醒了就再没睡着时,悄悄松了口气。
在早饭时分,唐氏问唐高林,“真要在这安家了啊?”
唐高林点点头,“嗯,别再东想西想的了。”
唐氏便道:“那要不要给蜜儿裹脚?她现在正是缠脚的时候…”
唐烨很早就发现了,除了自己一家,周围的女士中其余人不论老少皆是小脚,唐烨曾问过唐氏,才知道,老家在四川的山沟沟里,除了家里良田多的人户,穷人家大多数人还是没缠脚,因为大脚才好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上山砍柴可不是走在小路上随手砍就是,很多时候是要爬在山壁上砍的,而且越是陡峭的地方,柴越多。家中的祖祖是小脚,奶奶也是,可是奶奶嫁给爷爷时,爷爷家已经败落了,只剩下30亩地,好像还借有外债,所以请长工就很抠,但爷爷是独子,父亲又早丧,家里没什么劳动力,所以体弱多病的奶奶也被迫下田了,脚小很是吃了些亏,--祖祖倒没有下田,负责在家做饭打扫院坝。
也正因为爷爷是独子,但在奶奶三年没所出的时候并没休了奶奶,而且在奶奶病重时还同意奶奶抱养一个儿子过来,因此,奶奶的娘家一直觉得爷爷很是高风亮节,所以,对于爷爷后来纳妾一点也没反对,对于奶奶随后被小妾欺压,也没怎么找爷爷的麻烦。
而唐高林娶媳妇的时候,爷爷就明确说了,要找个来干活的,所以自然就娶了家底不怎么好的大脚唐氏。
而唐高林两口子来到兰州后,并没想在这扎根,但如果回四川的话,觉得给两闺女说个很富裕的人家怕很难,所以便没给两闺女缠脚…
唐氏此时提起缠脚一事,看来已经为在兰州扎根着手准备了。
果然,唐氏接着就说:“兰州基本上很少看到没缠足的,蜜儿若不缠足,日后怕不好说婆家。”
不等唐高林做出答复,唐蜜就问道:“姐姐缠吗?”
唐氏顿了一下,看了眼李真,道:“姐姐现在再缠,遭的罪可就比你大多了,所以,你姐姐就算了…”
说到这,唐氏想了想,还是说道:“其实脚大有脚大的好处,是吧,李真?”
李真忙点头,“俺娘就是大脚。”
唐氏微微松了口气。
唐高林瞅了瞅唐蜜,道:“缠吧…”
唐烨一听,赶紧开口了,“爹,我觉得妹妹还是不要缠足的好,咱们马上要买地了,日后肯定是要住在乡间的,乡下应该不是人人缠足的…”
唐高林摇摇头,“这边乡间不缠足的很少很少…”
唐烨有些奇怪,西北民风彪悍,按理应该不欣赏小脚啊,怎么小脚在此反而如此流行?
而唐氏已经在道了,“嗯,我今天就请陈家嫂子来帮忙…”
唐蜜道:“三妞缠脚疼得可厉害了呢,我也会那么疼吗?”
看在唐蜜当时没吵着要吃肉元子的份上,唐烨决定,一定不能让唐蜜遭这个罪,想了想,就问道:“爹,周围人家的闺女基本上都是按排行叫的,不是大妞、二妞,就是三丫、四丫,为什么我两姊妹却取了正儿八经的名字呢?”
唐氏笑道:“你爹跟着你爷爷读了几年书,也算是读书人呢,所以你们还没出生,他可就将名字早早的想好了呢…”
提起读书一事,唐烨又不得不再度感叹了,爷爷读过一年半的私塾,后来爷爷的爹过世了,爷爷就缀了学,不过,就在这一年半里,爷爷不仅成功扫盲了,还写了一手好字,等老爹和二叔长大后,农闲的时候爷爷偶尔就会在家教二叔识字,老爹在一旁也断断续续的跟着学了点,就这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老爹竟然也扫盲了,而且在从没在白纸上练过字的情况下,他和二叔就直接提笔给人写春联了---他们村的春联家家户户都找爷爷写,爷爷忙不过来时,就会分一些最穷的人家给儿子们,反正爷爷是义务给大家写的,而且还自己出墨汁,所以爷爷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而那些最穷的人家也不好说什么,字难看点也是春联啊,实惠最重要…
就这样,老爹竟然练出了一手好字,从自己门上贴的春联就能瞧出来。拐弯抹角的想问老爹是不是秀才的唐烨当时听了唐氏的解说后,简直是无言以对,最后只有一个念头,现在的教育学家们应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案例…
扯远了,继续说缠足。
听到唐氏说自己爹是读书人,唐烨便很郑重的对唐高林说道:“爹,你读过书,眼光自然长远,如果说不缠足就嫁不出去,那么别说妹妹了,就是我,再疼都得将脚给缠了,但是如今情况不是这样啊,我所知道的是,旗人就不缠足,没准日后妹妹能嫁给一旗人当夫人呢,你现在给她缠足,可就是害了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