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再拾果脯事业(2/2)
慧娘也有意把卖果脯的生意再做起来,从昨天跟沈大夫人的谈话中,她就隐隐感觉到了沈大夫人一家是铁了心要插手丹年的婚事。要想不受他们摆布,首先就得有自立的本钱。
待老郑采买回来一大筐桃子后,慧娘就教起了梅姨和碧瑶如何做果脯。老郑婆子看着堂屋里面几个女人在嘀嘀咕咕,想要凑上去看看,却被丹年打发去做饭了。
做果脯的地点也从前院转移到了梅姨和碧瑶住的后院,惹得郑婆子不甘心的低声骂了半天。她男人每隔几天就要抽空回去汇报下这家人的动向,可明显这对母女两人防备着他们两口子。
到了傍晚睡觉的时候,桃子已经腌渍在了白糖里面,丹年期待不已,京城里面果脯的销路定是比沈家庄的时候要好,慢慢赚了钱,就可以搬出去住了。
第二天,在丹年无比期待的目光中,第一锅果脯出炉了,丹年迫不及待的就拿起来塞进了嘴巴里。嚼了几下就失望了,在慧娘三人期待的目光下,丹年艰涩的说:“第一次做,许是没做好。”
她完全是按照在沈家庄时的方法做的,连时间上都不差分毫,吃起来是比在沈家大宅里吃到的好一些,但完全比不上当初在沈家庄做的果脯。咬起来觉得很老,甜味也没渗透到果脯里面去。
慧娘也尝了尝,又翻出昨日剩下的桃子,洗干净后让丹年咬了几口,才明白过来。这个完全是因为地域问题造成的,沈家庄地处中原偏南的位置,水土丰美,自然结出来的桃子也甜美多汁,脆生生的。京城地处北方,风沙大水也少,桃子结的都不如沈家庄的好吃,原材料不行,当然不能指望成品有多好了。
难道要从沈家庄运桃子过来,丹年想想都觉得犯晕。现下的口味稍微比京城原产的要好一些,丹年估摸着也是他们放糖放的足,时间也够长的缘故。
见梅姨和碧瑶都沮丧了,丹年连忙安慰说比京城原产的要好吃多了。下午梅姨就带着碧瑶出去找糕点铺子卖果脯了,丹年原也想跟着去,来到京城后还出过门,但遭到慧娘和梅姨的一致反对,也只得作罢了。
丹年等两人回来等的心焦,想铺开纸练字,却又静不下心来。一提起笔,心里不是想的爹爹和哥哥怎么样了,就是在想那两人能不能把果脯卖出去,久久落不下笔去。
等到了晚上擦黑的时候,梅姨和碧瑶才回来,数了数总共卖了十个大钱,还是老价钱两个大钱一斤。
丹年奇怪为什么两人回来这么晚,梅姨解释说,本来一开始准备往糕点铺子里找销路的,可人家老板都说这个都是有专门的人供应的,我们这突然来卖,他们也不认识我们也不肯收。
两人合计了一下,当成以前卖豆腐脑一样,走街串巷的叫卖果脯,因为卖着比糕点店铺便宜,一般的人家还是买的起的,卖完后两人才回来。
丹年赶紧去给他们倒了两杯水,她实在没想到京城里做生意是这么难,居然还要门路。
丹年见梅姨和碧瑶确实累到了,连忙让郑婆子把饭上上来,郑婆子早就不耐烦梅姨和碧瑶了,觉得都是当下人的,凭什么她得伺候那俩人,平时说话也夹枪带棒的。这回把饭菜端上了,故意只端了丹年和慧娘的份。
丹年阴着脸,就想发作,被梅姨和碧瑶劝下来了。现在还不是跟沈家大房决裂的时候,丹年暂时也就忍下了这口气。
碧瑶见丹年不生气了,轻手轻脚的去厨房端了碗筷出来,郑婆子还斜倚在门框上不咸不淡的讥讽了几句,碧瑶只装作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