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家仆(2/2)
慧娘不高兴了,“我们姐妹这么多年了,有事就直说,还说什么求不求的。”
梅姨就磕磕碰碰的说,碗儿都十五六岁了,跟她出去卖豆腐总有些不三不四的人想来占个便宜什么的,大姑娘也不再好上街了,想让碗儿来伺候丹年小姐。
慧娘一听,当即就让老郑和老郑婆赶车去了梅姨家里,收拾了些物事搬到了后院的两间小房子里。
沈立言的俸禄每个月都会有人专门送到家里,朝廷给的职位是正五品的宣抚使司同知,俸禄虽然不多,养活一家子人是没问题。
慧娘一发话,老郑和老郑婆子自然没有意见,有人来分担工作了,老郑婆子高兴还来不及。
梅姨拉着碗儿来拜见慧娘和丹年,碗儿十五六岁,个头跟丹年高出好多,大概是由于在外摆摊卖力气活的缘故,皮肤有些糙黄,一双做豆腐的手却是又白又嫩。人也胆小腼腆,见了慧娘和丹年只会磕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丹年看她胆小,一时间也不指望她做什么,原以为她的名字是“婉儿”后来才知道是碗筷的碗。
梅姨解释说穷人家的孩子起个赖名好养活,丹年直觉的这名字不吉利,碗可是易碎之物,而且也不好给个女孩做名字。便做主给她改了名字叫“碧瑶”,梅姨自然是满口答应。
女孩都是有爱美虚荣之心的,碗儿喜欢新名字喜欢的不得了,红着脸说还是小姐有学问。
碧瑶有了新名字之后人也不是那么拘谨了,伺候起丹年来轻车熟路,给丹年打好洗脸水,帮丹年梳头,晚上给丹年铺床,烧水给丹年洗澡,弄得丹年什么事都不用干了。
丹年一时间很不适应,说了她几次依然如此。只要梅姨一听到丹年不让碧瑶忙活,就连忙训斥她是不是做什么让小姐不高兴的事情了。
一来二去,丹年也想明白了梅姨母女俩的心思,本来就是寄人篱下,如果不给她们找点事情做来体现下自己的价值,恐怕只会惶惶不可终日,也只得随着她去了。
好在碧瑶干活上面是把好手,比起丹年这种连头都不会梳强了不知道多少,把慧娘给解放了个彻底。
虽然沈钰走了,丹年对她气恼的很,但终归还是疼爱哥哥的,沈钰书房里都是他这几年来辛苦搜集来的书,宝贝的不得了。丹年要看,还要提前申请。
从沈家庄到京城这些日子,书放在箱子里很长时间,沈钰走的急,没空整理。下午丹年就带着碧瑶把沈钰的书彻底整理了遍,先把书都拿到外面晒了晒太阳,又分门别类的装上了书架。
她是不喜欢那些诸子百家满口大道理的古文书,怕时间长了不看蒙尘,还让梅姨和慧娘把旧衣服撕了做了书架上的门帘。
慧娘也不阻止丹年做这个,她明白女儿只是借此来缓解下对父兄的思念,虽然嘴上赌气说不原谅哥哥,心里还是为着哥哥回来做准备,是想让哥哥一进家门就看到自己的书房被料理的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