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散花针 第五卷 血溅金銮殿 第三十九章春试(2/2)
这数名举子不但被她声色俱厉地怒斥一顿,且被狠狠敲了十大板,趴在贡院门口示众。如果当中有文渊书院的学生,更是倒了大霉,在贡院示完众,还得到文渊书院门口跪上十日。
如此重的刑罚,令众举子心惊胆颤,果真有人尽管带了小抄,却一直规规距距地不敢妄动。
春试只有三大题,却要费不少脑子。举子们在考房内从三月初十开考当天一直要待到十一日申时正才能出来。众考官批阅考卷,估摸着要用十几日,这些天他们也必须待在贡院,且要等到放榜当天才能各回各家。
赵婠这个巡检官好一点,考完就能走。有她这尊杀神时不时晃悠来晃悠去,众考官的脖子不免凉嗖嗖,想干点什么便要掂量掂量。说白了,她就起个镇场子的作用。
三月十一日,未时三刻。随着急促的锣声,巡察兵士们飞快地穿梭在号房内,大声吼叫报时。举子们被吓一跳,考房内一片兵荒马乱。
一些举子早就做完了试题,正等墨干。也有那手忙脚乱、匆匆涂抹,仍然奋笔疾书的。过了一会儿,再听到一遍锣响,还在答题的举子,纵然心不甘情不愿也没办法再写下去。他们只好长叹息,吹吹墨水,把答题纸平铺开来以求墨迹快干,那儿还要把自己的东西归置好,第三遍锣响之时不走也得走。
考房外面的巷道内涌入大批兵士,每间考房外都站着一人,手拿糊名纸、封条、糨糊。第三遍锣响之后,不管里面的考生是否收拾妥当,他们都将像拎小鸡一般把人掐出来。而后,众兵士当场要把举子们的姓名籍贯等标明身份的字样拿纸厚厚地糊上,放入匣中,拿封条封好,再奔至考官房外上交。
没有任何一名举子试图贿买兵士在糊名时做手脚,举子们看见兵士后背衣上那鲜红的“护国”二字,就知道这些兵士是不可能帮自己的。一些举子便在心中狠骂赵婠,而后垂头丧气地往贡院外头走,准备迎接惨淡的春试成绩。
贡院内外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兵士,举子们在这些冷漠的目光中不敢逗留,捶着僵硬的后腰,拎了考试器具,跟着人流涌出贡院,回到下榻之处等待发榜。
贡院外面自然群聚起迎接举子们的家人仆人,一时间呼兄唤弟声四起。这儿热闹着,冷不丁听见“呔”一声齐喝,好玄没把熬了近两日的举子们吓趴下。扭头望去,却是那些兵士狠狠瞪过来,似乎在警告众人快点离开。
忽听车马辘辘声响,举子和迎接的众人都看见一长排足有二十多辆大马车疾驶而来。从半撩的车帘和微阖的车窗内望进去,隐约可见一张张娇媚的女子面庞。更有那不避忌的女子,直接撩帘而望,指着这些精神不济的举子吃吃笑谈。马车前后左右有近百名兵士围护,个个明枪执仗。
贡院外面的兵士又发出声若洪钟的“呔”,策马冲在马车最前方的一员校尉,对人群厉声喝道,让路!
人群慌不迭让出一条道,目送装载着这些女子的马车直接驶入贡院,兵士们亦如潮涌入,“咣啷”院门落锁。
此情此景让人们的脑子都有点发懵,什么时候批阅考卷还允许女子陪伴?有那识得女子们装束的举子一声惊呼,她们都是宫中的女官!
人们不禁议论纷纷,宫中的女官上贡院去干什么?
众考官和那些撸胳膊卷袖子准备抄录答题的书吏瞪着面前这堆故作严肃的女官,也想问问这个问题。
女官群中走出一名身着浅绯女官袍的高挑女子,对众考官笑道:“本官乃宫正司宫正任照媛,奉陛下所差,领宫中女官八十人,前来抄写春试答题卷。”说完,捧上一方圣旨。
正主考龚蹼上前接过圣旨,打开观瞧,对众书吏道:“你等出贡院去罢,抄录答题之事交由任宫正所领诸位女官。”
书吏们心思各异,收拾收拾东西在兵士们的“护送”下离开贡院。走不多远,发现有大批人群还在附近徘徊,不禁惊讶。
有那熟识者见抄录答题的书吏居然出来了,心中惊慌,赶紧上前询问。这书吏一摊手,无奈说道,本次春试,由女官大人们抄录答卷,咱们都用不上了。
不免有人拉了某位书吏在一旁嘀嘀咕咕,脸色难看之极。显然,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手,又令某些人心烦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