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月考(中)(2/2)
写得还是写失全看个人理解,这是两个方面,但是很明显,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都算是偏颇,阅卷老师定然不会给高分。
但是洛锋何等心高气傲,骨子里有的全是锋芒。四平八稳,老生常谈,在洛锋看来都是屁话。要骂就要骂个痛快,要捧就捧个淋漓尽致。自己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人物,没有人会把自己的话奉为经典,更没什么本事祸国殃民。若是不能说点实在的东西出来,就一味的说他适应形势,算得上折中,对他不偏不倚,那有什么用处?这些东西都被人说烂了,不需要自己再去锦上添花一般的附和。自古祸国殃民者,总是说政治变革之艰难,决策实施之困苦。根本不谈,要是不能有根除顽疾之勇气,拿什么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总而言之,兹事体大,全是废话。
对于应试教育,洛锋纵然知道它没什么大错,反而很适应国情。但是洛锋还是决定骂,要知道社会在变,国情也在变。人性懒惰,没人骂他,他就懒得改。这应试教育早晚要被唾弃,还是别对它抱有太多的同情心。自己今天不过写一篇作文,不是评史,没必要四平八稳,就是言语有些过激,骂上他几句,也未尝不可。
要说骂,这是一门学问。泼妇骂街是骂,文人互轻也是骂,政党互相攻伐更是骂!
但是骂这东西从来就没有被人赞扬过,不论被骂着还是骂人者,大多都给不了别人什么好影响。被骂者多是有错,骂人者也是无理。但是人心中有怒气,自然就需要发泄,什么都憋着,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故而想要骂人的时候,就要学学怎么骂!
冷嘲热讽,诛心不带脏字,这显然是上上策,既显得有内涵,又能够出一口恶气。
要说讽刺能人,当推一代大家鲁迅先生。他用平实朴素的文字,揭露了国人之冷漠,心中之麻木。骂那些位卑足羞者,心中何等的沉默,何等的归顺与奴化。讽刺那些披着华丽的外衣,说着各种大道理的上位者,背地里所做的事其实是多么的丑陋与不堪。
洛锋没少背课文,鲁迅先生的文章,课后也看了不少。如今洛锋决定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文笔,不求辞藻华丽,言辞激昂,只愿写的平平淡淡,来表达自己的一番情怀。
其实就是洛锋这厮没什么才华,想要写一篇小白文,给自己心中找了一个借口罢了!
洛锋从以下几个方面写了一片文章,应试教育导致国文之衰败,文科只知钻研数学、政治,理科只知道数学、英语、物理。然语文这门,大家只知道敷衍了事,根本难起深究之精神。
接着又是写到,题海战术之扼杀学生创造力。毫无疑问,自从福特汽车这个伟大的公司诞生以后,一个叫做流水线工作的理念深入人心。流水线工作绝对是提高办事效率的绝佳方案,如今广大学生为了应对高考,也给自己制定流水线一般的做题计划。做的自己大脑不知所以然,做的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不需要再做。完全就是僵硬化的学习态度,模式化的学习习惯,到了最后头脑形成了一种定式,以后还谈什么创新。
最后还谈到了应试教育之浪费国家资源,无论平时多么用功多么杰出,最后要看的还是一纸试卷。这就意味着考试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高中的一半是由各种各样的模拟试卷组成的。这就代表要消耗很多的纸张,砍伐极多的树木,破坏中国这个早已破败不堪的自然环境。环境治理一直挂在嘴边,可是为了利益,放嘴炮的居多,真正干点事的人几乎可以忽略,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个啥!
八百字,浅尝辄止,虽然满肚牢骚,想要畅言一番,但是毕竟就是为了一场考试,混个分数,为了成绩进步做个任务。洛锋当断则断,停笔交卷,回家看故事会。
这场考试共用时五十分钟,其中作文花费三十分钟,而语文考试总共两个半小时,洛锋提前了一小时四十分钟交卷。
在卷考教师几欲喷火的眼神护送下,洛锋大摇大摆的拿着两支笔走出了考场,走向了吃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