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2)
李家是汉军旗下五旗镶白旗,如今想入满军旗。胤礽一听,若是在汉军旗内抬一抬,从镶白旗到镶黄旗倒是好弄,给宗人府打个招呼就是了,但直接从汉军旗下五旗抬到满军旗确实麻烦,非要有康熙首肯才行。况且,本朝抬旗还是自康熙起,他将生母孝康皇太后佟氏之母族从汉军旗镶黄旗抬到满军旗镶黄旗,赐姓佟佳。这自然不是小事,抬旗乃无上荣耀,牵扯到家族门庭转换,所涉甚广。
胤禛见太子面露难色,又道:“李庆渊如今是想升个郎中,所以特地求了太子爷,这话旁人说都不中用,太子爷若是能跟皇阿玛眼前提一句……”他灌着迷糊汤,胤礽想来想去,总觉得哪里不对,想从汉军旗爬到满军旗的小吏满大街都是,大家也都是只敢想想不敢做的,这个李庆渊虽是大手笔,但是就能这样异想天开了?他到底是聪明人,终于想透了缘由,指着胤禛笑道:“好你个老四,敢跟孤这样耍花腔?怕你是想给你府里的侧福晋讨个好出身吧?”胤禛见他识破,连忙跪下来道:“太子爷明达,臣弟也是惦念着这会子事,才敢收了银子来跟太子爷做商量,弘晖与霞光毕竟是臣弟的长子长女,虽然是庶出,但臣弟想着李氏若能换个出身对孩子们也有益处……”
这般解释倒是入情入理,原来老四是为了儿女打算,胤礽听了便道:“你又跪下做什么?孤只不过是问清楚罢了。”胤禛知道事情有门了,站起来又道:“臣弟原想着自个儿去找皇阿玛求旨,后来料想怕是不肯,倘太子爷能帮臣弟开这个口,皇阿玛却是不会驳的。”这句话拍的胤礽格外舒爽,那是自然的,亲王虽荣光,但与太子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呀。不就是抬个旗么?多大点子事。胤禛如今是亲王,他府里的侧福晋想抬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估摸是早就碰过钉子所以转而来求自个儿,做弟弟的这么可怜,当哥哥的就为他做这个主了。说来也是,皇阿玛年岁大了,反而喜欢在小事上跟孩子们较真,一个侧福晋抬旗能怎样,孙子们有了好出身难道不是好事?于是胤礽被胤禛这般一撺掇,竟是一鼓作气就往乾清宫找康熙说话。
康熙听见太子来了,以为是户部欠银的事要来给解释。他耳目遍及六部,阿尔汉一番大闹早就心中有数。事后又有人报,太子干撂着雍亲王,气哄哄从户部走了。再叫马齐来问问,原来太子欠了二十万两银子,一时也很无奈。太子从械熙听了,先是皱眉,然后又想到了什么,再看胤礽一脸郑重,心里一时间百味陈杂。咳嗽了两声,李德全连忙奉上茶水来,胤礽见状也着急,忙接了茶盏递过去道:“皇阿玛您可得保重龙体啊!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冷了,您夜里多添几件衣裳。”毕竟是从小儿带大的儿子,康熙瞧着儿子担忧的脸不似作伪,再想想仁孝皇后,心里就更软了,挥了挥手道:“胤礽啊,你说的事朕允了,行了,去忙你的吧。”胤礽心里高兴,又劝了几句皇阿玛多注意休息才退出去,路上还想着老四果然是个识时务的,准是知道皇阿玛心里最念着孤的!
李德全见康熙满脸倦意,便拿着一个羊毛毯子为他搭在膝上,再跪下来捶腿。“李德全,你觉得太子怎么样?”康熙貌似不经意的问道。李德全吓得手一抖,万岁爷总是问这样要人命的问题实在是太过分了,因为现今这时候也看不出康熙悲喜,只好硬着头皮道:“太子爷仁慈,奴才觉得跟皇上一样。”康熙不由笑了:“你倒是甜嘴。”说罢,就眯起眼睛来,他早已经猜到里头的沟壑,看来老四是决定替太子背下黑账,但是不白背,硬生生哄着太子来给他那个侧福晋抬旗。想必也是怕赐下了满族贵女进府压了她。好你个老四,好精明的算盘,一举两得,倒是算计到朕头上了。若不是看在弘晖和霞光两个孩子的份儿上,朕是万万不能允的。不过,如今既然已经允了抬旗,毕竟二十万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倒不能让他寒心,索性就做得好看些,直接将李氏从汉军旗下五旗抬到满军旗上三旗也罢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