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就不该多嘴(2/2)
“可是我们要表演什么话剧呢?有剧本吗?”常旬秋从实际情况提出疑问。
“呃……”一听这话,众人蔫了。
“剧本什么的,自己写不就有了。咱们都高中生了难道还写不出一个小小的剧本。”王辉握拳道。
“那么你写。”
“这个……”王辉抓着头发,眼光四下乱瞟,不敢接口,忽然他指晓墨大声道,“古晓墨,主意是你出的,你肯定心中有数,剧本就由你写吧。”
晓墨怒视王辉,小人,竟然嫁祸。
“对噢,古晓墨,就你写剧本吧。”常旬秋第一个赞同。
“你一向作文就好,剧本对你来说不过小菜一碟。”韩箐附议。
刘秦没有说话,只一个劲儿点头。
“拜托了!”张恒东满眼真诚地看向晓墨。
“……”丫的,我就是头多嘴多舌的猪!
“古晓墨,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来翻译下。”高老师早就注意到晓墨的反常,一会儿发呆,一会儿挠头,一会儿又将课本翻得哗哗地,就是不认真听讲,让老师很不高兴啊!
“啊?”晓墨站起身,求救的目光瞟向刘秦。
刘秦连忙给予提示,晓墨张口结舌,高老师,你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其他同学都是一句一句地翻译,为什么到我就要翻译这么多?(因为你惹老师生气了。)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个月就多次打仗。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想了想,又继续道:“这几句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高老师心情矛盾,虽然生气晓墨上课走神,却非常满意她的回答,不但翻译的好,而且还对其含义进行了细致准确讲解,看来她用心预习了课文。
“不错,你坐下吧。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再走神了。”最终高老师决定放晓墨一马。
晓墨坐下抹汗,好险,幸好还没忘,前世看《大唐双龙传》时,因为喜欢寇仲和宋玉致,所以连宋小姐抄送给寇少帅的这首《采薇》也一并喜欢上了,还百度了诗的翻译鉴赏,没想到如今竟用上了。运气啊!否则今天非被高老师责罚不可。
晓墨拿起课本认真听课——即便是装样但至少要摆出个样子来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