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2)
因此,这位才薨逝的君主,从此被记载为“小乙”。虽然同样葬在王陵的西部,同样在乙日享受祭祀,但他与这个国家的创建者、诸夏的征服者、伟大的“大乙”或被写作“天乙”相比,真是一在云霄,一在泥涂。
巫人们一辈子都在和王权作斗争,对于小乙的命令,几乎没有一桩甘心遵从过。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宗庙社稷的延续,他们却立刻认同了小乙的遗言。来就这样被篡改了身世,从沃甲的后人被改为祖辛的后人。反正历史是由史族撰写的,当王权还无法彻底凌驾神权之上的时候,历史即便按照君主的意愿去发展,也必须按照巫人的意愿去记录。
就这样,历史记载说:这下一代君主是小乙的儿子,嫡亲的儿子。为了使这位王子切身感受到民间的疾苦,他还很小的时候,就被小乙送去贫瘠的乡间,吃了不少苦。小乙薨逝了,在外磨炼的王子终于归来了,他理所当然地成为衣人【6】的新一代君主、诸夷和诸夏高贵的统治者、诸羌和诸狄可怕的敌人……
然而来并非任由巫人们把玩的傀儡,甚至也不是尹、臣们理想中的无所作为的太平君主。他终其一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杀戮,终于把神权完全踩在了王权的脚下,使史族被迫用“武”这个中性偏美的字眼来作为他的谥号。他甚至踢开代上帝诏喻的巫人们,声称自己才是上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是“下帝”。从此,衣人君主的尊号不再是人间的“王”,而变成了带有神格的“帝”。
这就是商朝统治中原后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因为死后被葬在王陵的东侧,择定丁日享祭,因此史称——殷高宗、帝武丁。
【6】“衣”即殷,殷这个字只出现在周代文献中,而在商代甲骨文中则从未发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