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桂系少帅 > 第五十二章袁世凯称帝(二)

第五十二章袁世凯称帝(二)(2/2)

目录
好书推荐: 异界骷髅兵 妖怪养成日志 鬼门弟子混都市 末世之血脉三国 超级聚魂幡 星耀天穹 横扫异界之无敌天尊 超能教师 侠道行 仙朝帝师

“他们真的是这样说的?”杨度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什么沮丧或者生气的表情反而还是一脸惊喜。

“嗯,岑阔就是这样对我说的,不过我觉得他们的胃口有一些太大了,而且宪法大于皇权,那么宪法就成为了对方对付我们的武器了。”袁克定看着杨度说道,他对杨度的表情有一些疑惑,可以说杨度的这种反应有些让他措手不及。

“呵呵,大公子有所不知,这江西广东两省虽然听中央的指令,但是广东督军龙济光却是蛇鼠两端,至于江西督军李纯可以顺势调回浙江监视冯华甫,而且这两地都是国民党经营多年之地西南桂系如果想要占据这块地方,那么必然要和国民党产生矛盾,到时候就是大总统一统全国之时,至于宪法大于皇权,与其说是一个条件还不如说是一个想要至于我们的办法,现在的局势是双方都已经看清了,宪法大还是皇权大都无所谓,只要有了足够的势力,谁大都一样,不过这个制约皇权的方法也有一个很好的作用,那就是把整个国家给保护起来的,大公子再也不用担心有改朝换代之危了。”杨度笑着说道,他刚才之所以惊喜是因为他之前并不相信西南会对这件事情坐视不理,但是现在他明白了,西南的目的是为了让北洋自己乱起来,如果北洋自己乱起来了,那么他们就能够坐收渔翁之利,如果北洋乱不起来,他们也可以趁机控制南中国,但是这些事情不能够和袁克定说,毕竟袁克定和大多数的北洋元老们都不和睦,如果他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样还真说不好。

其实西南要占领江西、广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李纯能够撤回浙江,同时也会给冯国璋带来危机,同时加深了北洋内部之间的隔阂,毕竟冯国璋、段祺瑞等人代表着北洋最大的势力,如果这些人无法安抚,那么想要控制北洋就要费力许多。

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六日,正当大家都要迈入腊月,准备过年的时候,北洋政府的几个元老大臣们接到了几个调令。

浙江督军冯国璋调任陆军总长,安徽督军倪嗣冲调任浙江督军,中央陆军第一军军长段芝贵调任安徽督军,湖北督军黎元洪调任河南督军,江西督军李纯调任湖北督军,广东督军龙济光调任中央陆军第一军军长兼任陆军次长北上京城,广西督军马济调任江西督军,蔡锷调任广东督军,西南军政区军政总督陆荣廷兼任广西督军。

调令一出震惊全国,毕竟大家都知道现在正是推举袁大总统称帝的最关键的时候,听说连各种龙袍玉玺们都已经准备好,再加上这个调令很明显就是中央对西南进行了让步,并且对北洋最大的那一批元老们都召回了京城,由此可见中央一定会有大动作的,当然具体的是什么人们也都是不知道,但是一些却看出来了,这可能是袁世凯要称帝的前兆。

“呵呵,想不到袁世凯这么急,打算利用这次过年的时机来称帝,看来袁世凯是真等不及了。”在广西南宁的一个豪华别墅里面,穿着一身少校军装的白崇禧对其他几个人说道。

“白参谋,你不要这么肯定,也许是袁世凯为了试探一下我们的反应呢?难道你觉得没有这种可能吗?”李宗仁一本正经的说道,他们都是从西南自己的军校毕业的,由于全部聘用的德系教官,所以这几个人的战术思想都有一些德国人的影子,但是相对来说李宗仁在政治上的天赋要比其他几个人好一些。

“李营长,你现在的人物似乎是想要怎么打仗吧,至于这些具体的事情我看还是有我们的陆司令来分析吧。”黄绍竑一脸坏笑的说道,他们几个在军校的时候已经在一起呆惯了,虽然在军队中不经常见面,但是见了面玩笑还是开不够的。

“依我看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征兵训练,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估计这一次我们就会吃大亏了。”陆裕光说道,他对这几个上一世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是抱了很大的期望的,希望自己的手下能够有几个好一点的将帅之才,所以他才会经常和他们三个讨论一些具体性的意见。

“看来我快要当团长了,想不到我竟然这么年轻就能够当得上团长,除了你们这些官二代我觉得我应该是最年轻的团长了。”李宗仁听到陆裕光的话笑着说道,其实他知道虽然口头上称呼陆裕光为官二代,但是他们几个之间还是陆裕光最有能力,一个好的背景虽然会给一个人的前程带来便利,但是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存在这种便利了。甚至这种便利会成为一种拖累,但是陆裕光显然已经甩开了这个便利的模板,他现在已经开始大展拳脚了。

1913年12月日,北京及各省投票推戴一律告竣,上报参政院,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

12月28日上午9时,举行解决国体总开票。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1993张,没有一票反对,也没有一张废票。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当场杨度和孙毓筠提议说:“本院前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秘书长拿出准备好的推戴书当众朗读,要求袁世凯“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参政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点半,在欢呼声中散会。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申令“另行推戴”。他首先表示:“查约法内载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惟推戴一举,无任惶骇。本大总统从政垂三十年,……上无裨于国计,下无济于生民,追怀故君,已多惭疚,今若骤跻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无惭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誉无可自解者也……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

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孙毓筠等提议说,此事既属全国一致,元首亦未便过拂舆情,理应由本院以总代表名义呈递第二次推戴书。众赞成。

秘书厅仅用15分钟就拟成2600余字长文,参政院继续开会,众人对推戴书均无异议,乃于当晚进呈给袁。在这个推戴书里,称颂袁有经武、匡国、开化、靖难、定乱、交邻等六大“功烈”。文中说:“前此之宣誓,有发扬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国元首循例之词,仅属当时就职仪文之一。当日之誓词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国之国体。国体实定于国民之意向,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民意共和,则誓词随国体而有效;民意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力变迁。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则是民意已改,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固请袁世凯称帝。

12月29日一早,袁世凯申令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于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文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

1914年1月1日原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正式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