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虎狼遍地(2/2)
许褚便把姚昇的信递给蔡邕,蔡邕看罢,讶然道:“不想吴郡也有郭解般的人物。”
“郭解大侠,严虎岂能与之相提并论。”许褚寻了席位坐下,好整以暇道:“只是方今天下大乱,各路豪强蠢蠢欲动罢了。如严虎者,主簿谢君日前寄回的信中也提到过一个。”
“噢?谁人也。”
“郎陵人祖郎,亦坐拥徒附千人,啸聚于县内。”
郎陵在丹阳郡南,谢贞去往会稽,经由郎陵县的时候,留意到了这个人。
蔡邕皱眉道:“多事之秋,只是苦了百姓。”
许褚无暇与蔡邕一道伤春悲秋,沉默了会,就将话题引到方今形势上。
“今吴郡出了一个严虎,丹阳又有一个祖郎,这些都是地方豪族,而在本郡,亦有居巢人秦由投贼作乱......蔡公,依公之高见,我当如何?”
蔡邕道:“以二督邮为爪牙整饬吏治,分派麾下士人走访扬州各地,令荀彧、甘宁等人剪灭郡南盗匪,又以辛毗出使徐州招纳贤士,此四件事,环环相扣,你心中早有定计,何必明知故问?”
许褚老脸一红,但听蔡邕接着说道:“只是老朽有两个疑问,你打算何时兴兵,又打算先下九江,亦或先下丹阳?”
许褚老老实实道:“不瞒蔡公,此前与诸校尉议事的时候,提及曹孟德在颍川广纳贤士,诸如赵俨、和洽等豫州名士,都投到其麾下,又闻其广积粮草,修缮城防,安抚士民......以曹孟德之名望、才能,都不愿即刻出兵州郡,我何等何能,敢先为之。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天意如此。”
“天意?”
“方伯陈公近年多病,常不能视事,致使州中豪强四起,各郡太守群龙无首,百姓流离,贪吏横行,这难道不是天意么?我只待正旦过后,郡中安定,兵精粮足,届时率虎狼之师两路齐进,由阳泉顺江东击下蔡,由舒县自陆路北击合肥,得九江之船,再渡江取丹阳!”
蔡邕闻言嘿笑道:“好大口气。”忽觉堂中光线骤暗,他瞧向外边,只见本是晴空万里的天色,突然阴云密布,似是预示着战事的即将来临。
许褚所言方针,非是他师心自用,是针对扬州目下虎狼遍地的情况群策而成的。正旦发兵的好处无需赘言,先取九江则是因为丹阳有长江阻隔且盛产精兵的缘故。
时间过的飞快,十月中,甘宁平定彭泽水寇,回师皖县;几天后,谢贞自会稽返回,随其而至的还有大末长贺齐的使者;月底,甘宁、刘备率兵征缴大别山,屯兵于皖县以南六十里外的要口。
到了十一月,出使徐州登庸贤达的辛毗传信回来,却是他先在下邳国东城县造访了鲁肃,鲁肃得知来意后讶然道:“许庐江亦知我鲁肃之名邪?”虽如此说,却还是婉拒了许褚的延揽。而彭城国张昭、广陵郡张纮,这两位被后世称为‘江东二张’的大名士,则是十分干脆的推病不就。好的消息,来自琅琊国徐奕处,徐奕接受了辛毗的登庸,正在与辛毗一道赶至庐江的路上。再一个,与徐奕同郡的诸葛瑾因其父故泰山太守诸葛珪年前去世,故而在家中服孝,自不可能在此时接受辟用。
这个结果,许褚已经很满意了。
张昭、张纮名动中原,刺史陶谦屡辟不就,甚至张昭都被陶谦下狱了,还是坚持不事州府,这两个人,许褚本就没有抱太大希望。鲁肃虽然婉拒了辛毗的延揽,可从他的表态来看,应该还是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