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传檄天下(2/2)
同时,许褚还提议此次讨董的檄文,便由荀彧来执笔。
曹操喜道:“如是荀文若出手,士族对董卓的倒行逆施势必更加愤怒。”
于是戏忠又主动请缨,再去一趟高阳里找荀彧。与荀彧相见后说明来意,荀彧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荀彧起草书成后,戏忠带着檄文返回阳翟,请许褚、曹操过目。两人看过后,当即决定传檄天下。
檄文的开头,说的是:董卓祸乱天下,使天子被迫西迁,导致朝纲不整,山河日下,故而行虎牙将军许褚、行奋威将军曹操今以忠义起兵,以图光复洛阳,再取长安,迎天子东归。
然后说的是:诸侯讨董,群雄响应,本是以二袁为主,因此请求袁绍、袁术同举义兵,许、曹二人愿意听从袁绍的安排,尊其为主。
最后说的是:如今酸枣诸君虽已归郡,但听说其中仍旧不乏一心讨董的忠良之士,而且还听说如北平的公孙将军,徐州的陶恭祖等豪杰厉兵秣马,此前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为国尽忠的机会,甚为遗憾,所以许褚、曹操在颍川翘首以盼,希望他们也能到来,一起讨伐董卓。
荀彧写的这篇檄文,看上去是一篇共邀群雄的文章,把大家伙都夸了一通,实际上却只夸了许褚、曹操,把其余人等都骂了一顿。二袁跟酸枣诸公便不说了,公孙瓒跟陶谦两个,明眼人早就看清楚了,他们从来就没有加入讨董战局的意思,所谓的厉兵秣马,也只是为了自家壮大而做的努力罢了。
檄文一出,四海皆惊。
那些个看热闹的人兴致勃勃,对许褚跟曹操连袁绍也一起骂的事‘赞不绝口’。如今世间有种说法已经传开,诸侯讨董,几乎等若是袁绍讨董,身为一路诸侯的许褚、曹操,在世人眼中等若是袁绍的附庸,可现在,附庸骂起了正主,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那些个人,自是兴致勃勃,期待袁绍有什么反应了。
事实上,所有被‘指着鼻子骂了一通’的诸侯都很恼怒,却也正像大家伙想的那样,袁绍是最恼怒的那一个。他是联军的‘盟主’,可他的战绩天下人也都看在眼里,龟缩在河内,无一兵一卒渡河,这还不说依附在他下面的王匡被牛辅打了个大败而归。身为盟主,这点战绩确实拿不出手。
收到檄文后,袁绍在帐中反复踱步,久久无言。
帐中人才济济,有郭图、荀谌、淳于琼、辛评等颍川士人,有逢纪、许攸等南阳名士,还有王匡、鲍信、高干、颜良、文丑等文武。
这些人刚刚也都将檄文的内容看过,魏郡名士审配性素刚直,看到袁绍久久不语,急道:“明公,许、曹二君既然已传檄天下,又云推举明公为主,依我看,明公不能等闲视之。”
审配,字正南。他一向都是袁绍这个政治集团中的激进派,力主讨董,此次许褚与曹操将又起兵,他便旧话重提,希望袁绍能老老实实地发兵渡河,与董卓打一仗。
袁绍面无表情地看了审配一眼,说道:“正南且坐下,容我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