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观遗迹礼敬大师 细揣摩诚意拜佛(上)(2/2)
于是他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唉。没想到呀,看来真是吃多了,也不稀罕了,在我们大唐,这东西可是稀罕物呀。”随即一把手就将这个可爱的小沙弥抱了起来:“你给我说说,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还没有名字,不过平时师兄和师父们都称呼我为小菩提”这个小沙弥一边拿过周曾手中的糖块,一边认真的对他说道。
惹得周曾也是欣欣然一笑道:“你不是不要嘛,怎么又接过去了呢”一句话说的这个小菩提,不好意思的钻到了他的怀里。惹得众人顿感这个小沙弥甚是可爱。
就这样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就走到了这老僧所说的禅院之中。这座禅院就坐落在这蓝毗尼城的宫城旁边,在这萧瑟之中,似乎也就这一幕显得安详与宁静。伴随着落日余晖,霞光洒在这座不大的禅院之上,呈现出无比的安静与美感。但见这山门之上,五个梵文的大字,蓝毗尼禅院,在霞光的照耀之下熠熠生辉。禅院看起来也不是太大,也就五进院落。但是禅院之中不少菩提树将各所房舍始终映衬在绿荫之下,看起来也是一处安静,舒适的地方。
在这蓝毗尼禅院门口,则是一块空旷的平地。在这平地之上,点缀这不少高大的菩提树,不仅仅是在欢迎这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更是在诉说着寺院的历史。
王玄策等人,于是就在这老僧的引导之下,步入了这禅院之中。一番礼敬之后,就随着玄空法师来到了他的禅堂之内。待坐定之后,王玄策等人才细细的琢磨起来,这个寺院的确如德瓦国王所述,僧众并不是太多。
但见这王玄策率先开了口:“大师,在二十多年以前,我大唐的玄奘法师应该云游到咱们的寺院,那时候,按照他的记载,应该有三十多名僧人,可是这次我等到来的时候,似乎少了很多,不知所谓何故?”
“说起这玄奘法师,老僧可是印象深刻,他可很不得了呀,不仅佛法精湛,更是义理清晰。我们二人年纪应该相仿,当时他云游到我这蓝毗尼禅寺的时候,我的师父还在,不过当时我师父身体也弱得很,还是老僧招待的他。这僧众之事,说来就话长了,主要是这些年自从五印度大地,戒日王溺亡之后,佛教已经没有了一个统一的护法君王,所以很快就被这婆罗门教打压下去了,不少僧众因为受不了这份打压,也就渐渐的离开了寺院,就余下老僧六七个人罢了。唉……算了,不说了,这些年玄奘法师在你们大唐可好?”玄空法师言语之中,不由得流露出甚多的惋惜之情,故而将话题扭转!
“这些年,玄奘法师在我大唐一切都好,不仅受到陛下的礼遇,更将佛法在我大唐发扬光大。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有时候也日渐消瘦了不!”王玄策也随着他的话语向他介绍这情况。
“人呀,这一辈子最多也就六七十年罢了,唯独像玄奘法师这样,能够立言,立说的人并不是很多呀。”这玄空大师不由自主的就说出了,他这发自肺腑的一番论断。
的确,纵览社会的发展史,在众多百姓中间,能够青史留名的实在是太少太少,而在这青史留名中优秀的历史名人,更是凤毛麟角,而玄奘法师也注定了,他会是贞观年间与高宗年间最伟大的佛教僧人,不仅在华夏大地上大放异彩,更在这异域的土地之上,让高僧大德铭记于心。
编者说:高僧就是高僧,拥有的永远都是一颗良善之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