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东北行之考察布局(二)(2/2)
“王哥,面粉的价格确实是你说的那样,二块钱一斤。通过我的调查,面粉缺口很大,主要原因是这里的人口大部分是从关内来的,习惯吃面食。但因为尹秋市特定的气候所限,小麦产量极低,每年大约只有二三百吨左右,而尹秋市人口约二百万人,这个产量显然不能满足需要。我估计,缺口大概在一千吨左右,如果按你的判断,以后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那这个缺口还会进一步加大。所以,面粉的前景我非常看好。”
“再说木材,这里是林区,供应不是问题。我问了,木材加工厂的方子木才四十块钱一方,敞开卖。如果我们用量大的话,价格可能还要便宜一些。我想,红松最好的用途是打家俱用,或者是打门窗,当梁和檩是不行的。所以,最好不要贩原木,咱就贩方子木,价格又便宜,运到关内还好卖。”常兵介绍完情况,就不再说话了,让王永梁消化这些信息。
琢磨了一会,王永梁说:“你说的这些情况和我原先的判断差不多,一定程度上还更理想了一些。那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运输问题了,从关内往这运面粉不成问题,我已经解决了。不知道往关内运木头,这里能搞到车皮吗?”
常兵摇了摇头,为难地说:“不好搞,我在车站没什么关系。”
王永梁听常兵如此一说,也不奇怪,这个事情有多大难度他能理解。若非他因缘际会,与王祥穗姑侄相认,要想在水北市火车站搞到车皮,那也得费一番功夫,这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火车运输这个通道必须打通,否则必然严重影响他接下来的计划。
永梁沉吟着道:“老常,你知道现在管车皮调度的这个人是谁吗?”
“只知道他姓贾,叫贾长青,是车站调度科长。别的一无所知。”常兵答道。
“明天你找人打听一下他的基本情况。”
“好的。”常兵答应道。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常兵就出去了。吃罢早饭,王永梁想:“这个贾长青还不知道能不能搞定,但面粉的事是必须搞了。这个事不能再瞒着姨妈了,我得跟她说说去。”想罢,起身就往姨妈家走去。
到了姨妈家,见只有姨妈和母亲在,心说,正好,有其他人在还真不好说呢。
“姨妈,我想在尹秋市设立一个面粉销售处,把咱生产的面粉销到这里来,你看行吗?”永梁先征求齐东霞的意见。
“我看行。这里关里的人多,不大习惯吃大米,还是喜欢吃面食的多,但这里的气侯种麦子不大行,产量很低,所以面粉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齐东霞脑子非常好用,三言二语就把大形势说清楚了。
“好。我想这样安排,你看妥不妥当。我准备让常兵当经理,他年龄大一点,在社会上也趟得开,对我呢,暂时看很忠心,时间长了就不知道了。我看玉山哥现在也不上学了,就让他去当个副经理,一来是煅练煅练,以后可以挑更重的担子,但现在他显然还不行。二来也多双眼睛盯着,毕竟这是咱自己的买卖,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王永梁说道。
“行啊,这是好事啊。你要不是这样安排,我还想让他去杀猪呢。”前世朱玉山就是杀猪的,现在看来把他的生活轨迹改变了。
“我每月给他一百块钱工资,但不给他股份。我给你10%股份。”王永梁说道。
“给我股份?!”齐东霞有些想不到,于是惊讶地问道。
“是啊,姨妈。”
“我什么都不会干,我可不能白拿你股份。不行不行!”齐东霞非常正直,决然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