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震惊的丁晓凝(2/2)
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歌坛有什么歌曲出现,网络上总是伴着各种争议,别说让那帮音乐人宣传了,不被他们骂就谢天谢地了,所谓众口难调,想让大家都满意,真的太难了。
可是,丁晓凝试着搜寻网友回帖,令她大吃一惊的是,《春天里》歌曲的视频之后是“史上最文明、最干净的跟帖”,没有网上常见的愤世嫉俗和相互攻击,只有深深的感动。
比如一些大学生回帖里说:《春天里》歌词与旋律简单朴素却又直逼人心,用真实细致的语言勾勒出了现在生活的迷惘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而听者本身怀有朴素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才会如此被歌曲打动。
都市白领说:每听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们也应该去听一听,听了两遍哭了两遍,这是来自最底层的呐喊,只要还有梦想,就不算一无所有。
工厂工人说:《春天里》蕴含着草根儿的味道,同时有坚强、乐观、朴实的意味;,最重要的在提醒全社会关注低收入者,关注农民工兄弟。
天涯网友说:流浪歌手《春天里》唱出了真实情感,唱出了农民工生活的辛酸,也唱出了打工族执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位农名工兄弟说:眼泪流淌,想起了12年前的打工日子,找不到工作,买不起盒饭,舍不得坐摩的,边走边唱。过年买不到火车票回家,几个兄弟大年三十在宿舍里喝着啤酒唱到哭。现在有房有车,仍经常怀念那些日子......
是什么让千万网友泪洒中互联网?是真挚的情感!
是什么引发网民的集体感动?是心的共鸣!
是这样的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简直击中很多人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
质朴有力的歌声不仅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就连华夏机关里的一些干部也被打动,称听流浪歌手唱《春天里》感动得热泪盈眶。
雨欣自己就是唱歌的因此更加明白那歌曲中蕴含的意境!
平和亲切、深沉委婉,如泣如诉,让忧伤定格成为美丽,让苦难超越成为浪漫。
是的,听着《春天里》,她仿佛回归到了上世纪80年代,那个物质清贫但精神富足的年代,那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年代,那个属于文学和哲学的年代,那个凭一首小诗、一篇小说、一本书就可以吸引女人写求爱信的年代。
时隔多年,很多人都以为摇滚精神已死,如今听摇滚乐不再是渲泄和痛快,而成了一种贵族和身份的标志。
幸好还有李杰,还有《春天里》。
听着李杰的《春天里》,雨欣忽然觉得多硬派的男人也会妥协、也会老去。
不管平常的他们有多么的桀骜不驯,拒人千里之外之外,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也会忧伤,也会寂寥。
是不是在李杰的心里也有很多难言之隐,想通了这点,雨欣再也不淡定了,她掏出手机立刻拨打了对方的电话。
但是让她无语的是,李杰的电话竟然不在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