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铮铮白骨(2/2)
白骨抬头:“小子,这荷花堪比裳夫人昆仑天池里的一池神荷,只需一眼,便知能助你修得真迹。如得善缘在这池中修炼,想必会少耗数十年光阴。”
“果真?”少一也不睁眼,然而,却明晃晃,看真亮了一切。
“洞中一日,世上千年,打坐境地,又是韶华奄奄。一切均是乾坤逆转,修行其实都是神助。”
“白骨老人,您所言极是……”少一点头。
“小子,你可知道九霄吗?九霄,乃天下唯一修行正道。
“九霄之外有太初之光照耀人间,天地万物方能随之而呼吸。
“这呼吸,正是天地之息,也唤作元气。
“要知道,太初之光为一切之本源。
“人本乃万物末节之灵,懵懂存世于天地间,蒙太初之光降下启示,方始明悟自然造化之理,故以意念控天地元气,行种种玄妙之事,是为修行。
“修行之路分成五个段落,也就是五重天。”
少一一息之间,竟然在打坐的神游中得遇白骨真人。他并不晓得,自己正被授之以道。
“修行者之意念自气海血田外放,明悟天地之息与自身呼吸之间关系,便是那第一重天。
“第二重天,在此阶段,修行者能够触碰到天地间无处不在的元气,并且能够与之和谐相处,甚至进行一些感觉上的交流接触。
“进入第三重天,这个阶段的修行者此时已经能够初步明白天地间元气流动的规律并且加以利用,世人口中所谓剑师便是此类。
“入四重天的修行者,能够把自己的意识与天地元气融为一体,对于默者而言,意味着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念直接攻击敌人,在这个境界里浸淫日久,或者能够做出一些极为玄妙的手段。”
“这最后的第五重天,便是问天正果入九霄。正果后的修行者不再仅仅是从表面上明白天地元气流动的规律,而是从本质上掌握了天地元气的运行规律,明白了太初之光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系,明悟太初本原,见太初之光。进入这种境界的人,或许才可以看为真正的得道吧!”
少一收此教诲,不觉深思而问询:“白骨老人,这五重天之上是九霄,九霄之外有太初之光。那么,太初之光之始源,归于何境呢?”
“如果修行真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那么这条道路肯定没有尽头。这路都是有心者一步步走出来的,我想太初之光之始源一定见得到。
“传说九霄之上还有诸多玄妙境界,而真正在典籍上出现过的只有两种,一为天启,一为无源。
“所谓天启,是指修行者能够直接聆听太初启示,以虔诚奉拜祭道门神术,于黑暗死寂之境见太初之光,太初所照纵是一缕,寄于一修行者之身,亦可见不可知境界。”
少一听闻到这里,遂想象着,在那九霄之外,白衣飘飘往来无碍,云开雾散有七彩之光落下,一挥手便万海皆啸,不由得心神愉悦,难以自我,声音不知为何变得有些颤抖。不亦乐乎。
少一再问:“无源……又是?”
“典籍之上,只是记载人世间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境界,却没有具体描写,只用廖廖一句来形容:心归本一而无源。所谓无源之境,是那上古化外之人意念所觅处便能抵万里之外……”
“能入这两境界的大修行者想必是那千年儿孕育之圣灵,这人世间已经不知多少年没有出现过圣人……”
白骨飒然而碎,随风而逝。
少一醒转。手上的羊皮卷竟然少了地图,上面,赫然誊写着七大武学境地。
这,才是此来无忧洞的缘由所在。
咕咕见少一醒来,分外欢喜。见少一看着羊皮卷,似傻似痴,略有嗔怒。
少一手捧羊皮卷,眼望四处。洞天已开,四敞大亮,全没有了遮掩。
该烟消云散的,都尽已消失。唯余羊皮卷在手,咕咕在侧,少一心有所感,携咕咕就此离开此洞。